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尚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划线实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屠狗为        吾得兄 B、项羽既军士      旦日士卒 C、项羽之          范增数项王 D、丰沛          得其反
(2)、下列对文中的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的敬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六匹马拉的车。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中”“禁宫”。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中生动传神。 C、在最后的议论中,司马迁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与赞美。 D、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状态。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②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蠋与齐王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蠋辞去,曰:“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不宝贵也,然而太璞不。士生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蠋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嗟乎,战国之士未有如鲁连、颜蠋之贤者也,然而未闻道也。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是犹有意于肉于车也。晚食自美,安步自适,取其美与适足矣,何以当肉与车为!虽然,蠋可谓巧于居贫者也。未饥而食,虽八珍犹草木也;使草木如八珍,惟晚食为然。蠋固巧矣,然非我之久于贫,不能知蠋之巧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

材料二: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 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 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 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智者不为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苛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不受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子皆有饥色矣,君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又将以人之言罪我也。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节选自《说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