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孺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831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填空题

  • 1. 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17.82cm,17.81cm,17.82cm,17.28cm,17.83cm.该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板的真实长度接近于
  • 2. 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的方法,使之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 3.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4. 有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每小时通过54km,乙车每秒通过20m,丙车每分钟通过600m,则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 5. “高声呼叫”反映了声音的很大,“声音低沉”反映了声音的很低;“买西瓜时,拍拍西瓜就知道瓜的好坏”是依据声音的
  • 6.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a)、(b)所示,由图象可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车是静止的;甲车的运动时间如图(c)所示,则甲车通过的路程为 m.

  • 7.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图中AB段表示该物质处于态,完全熔化用了 min,该物质的名称是

  • 8. 一滑雪运动员沿240m的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和25s,则他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 m/s.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9.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 10. 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二、选择题

  • 1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胜同学对自己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 健康未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B .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 . 步行速度约为4km/h D . 脉搏约为70次/min
  • 12.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c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关于“雾”、“露”、“霜”、“冰”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冰”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 B .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 . “雪”和“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华形成的 D . “雾”是水遇热蒸发形成的
  • 14. 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音色和响度
  • 15. 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 . 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 . 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 16.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后的水蒸气 B . 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是熔化 C .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 D . 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

三、简答与计算题

  • 17. 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 18.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汽车以6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4h才到达旅游景点.傍晚,他们沿原路返回,从景点到家用了30min.求:
    (1) 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2) 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 19. 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四、实验题

  • 20. 测量体温用的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从℃到℃,如图所示,体温为

  • 21. 如图所示甲,乙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 22. 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液态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可以看出这三种物质中可能是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一定比大.

  • 23. 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 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填“变大”或“变小”)
    (2) 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五、探究题

  • 24. 小明家住沿海地区,冬天路上已经积了厚厚的冰,但往往海水并没有结冰.小明就猜想:水中加了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烧杯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所示.

    (1)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固态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盐水凝固用了时间 min,10min前呈态.15min时呈态.20min后呈态.
    (2) 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选填“高”或“低”).
    (3) 小刚和小宁也做了上述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

    姓名

    小刚

    小明

    小宁

    含盐量

    较少量

    中等量

    较多量

    凝固点/℃

    ﹣1

    ﹣2

    ﹣6

    分析上述数据,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25.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小”).
    (4) 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5)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 26. 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选填“高”或“低”)

    (2) 实验中观察到图甲和图乙所示两种情况,你认为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选填“甲”或“乙”).
    (3)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此时的气压(“高于”、“低于”、“等于”)1标准气压.水沸腾时需要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

    90

    92

    94

    96

    98

    时间/min

    5

    6

    7

    8

    温度/℃

    99

    99

    99

    99

    (4) 小明发现水在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 后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5) 另一小组的小冬同学在实验中将水加热到沸腾时共用3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冬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