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607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jī)角   (zhēn)别   叫(áo)   按不住(nà) B . (jìn)   (zì)意   (kuánɡ)语   妄自薄(fěi) C . 发(bìnɡ)   (qiānɡ)害   拾(zhí)   引(hánɡ)高歌 D . (zǐ)   搭(shàn)   窒(pínɡ)   入不出(fū)
  • 2.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足球太缺少在硬仗中     的机会,难以在必须赢下的比赛中展现出    的气势。世界杯预选赛留下的遗憾与失望,或许会被中国球员在亚冠赛场上的神勇表现冲淡,但中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的    甚至倒退,将始终成为影响这个项目全面起航的短板。

    A . 锻炼  不可一世  故步自封                      B . 磨炼  舍我其谁  故步自封 C . 磨炼  不可一世  亦步亦趋                      D . 锻炼  舍我其谁  亦步亦趋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中国《汉字》国际巡展启动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精妙绝伦,叹为观止”,不少参观者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布展汉字的美妙。 B . 专家解释,心脏病患者用药几十年,心肌仍然缺血,病情反复发作,仍然摆脱不了心梗威胁,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心肌细胞死亡。 C . 我市积极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唱响“梦里水乡”的旅游品牌形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D . 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导致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车,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
  •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据说秋季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       , 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悠闲,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杀了。没有了那样的天,北京的秋天就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日历牌上的季节,使生活在用空调制造出来的暧昧温度里.很少出门的人忘记了它。

    ①但我在北京生活这些年里,几乎没有感受到上个世纪里那些文人笔下的北京的秋天里美好的天

    ②那样的秋天是与蚂蚁般的车辆和高入云霄的摩天大厦为敌的

    ③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④那样的秋天是依附着低矮的房舍和开阔的眼界而存在的

    ⑤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含着几丝悲凉,天也就更像传说中的北京秋天的天了

    A . ③⑤①②④     B . ①⑤③②④     C . ⑤③④②①     D . ③⑤①④②
  • 5. 下列各项中划横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鱼虾而友麋鹿

    A . 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B . 非能也,而绝江河 C . 幽壑之潜蛟        D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 6. 下列各组中划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遗响悲风  B . 今安在哉/侣鱼虾友糜鹿 C . 此非曹孟德诗乎/固一世雄也   D . 寄蜉蝣天地/不拘于时,学
  • 7.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游于赤壁之下        B . 师不必贤于弟子 C . 句读之不知        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8.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攻打袁绍期间,曹军远道而来,又逢荒旱,粮食接济不上。管粮官询问曹操。曹操便叫粮官王垕改用小斛分发军粮。接着曹操暗暗派人探察士兵情况。当发现激起众怒时,他一刀杀了王垕,借王垕的人头来压军心,众怒始解。 B . 黄巾余党包围北海城。孔融派太史慈星夜求见刘备,刘备收到信件之后同关羽.张飞点精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关羽斩黄巾军余党首领管亥于马下。太史慈.张飞.刘备驱兵掩杀,城上孔融也驱兵出城,两下夹攻,余党溃散,解了北海之围。 C . 袁绍在淮南,地广粮多,又有孙策所抵押的玉玺,于是就想称帝,主簿阎象认为此事绝不可行,而袁绍则说:“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D . 董卓怀疑吕布貂蝉二人在凤仪亭幽会,便急急赶入后园,正见吕布和貂蝉在凤仪亭下共语,画戟倚在一边。董卓愤怒,大喝一声。吕布看见董卓来到,大惊,回身便跑。董卓抢了画戟,挺着赶来。吕布走得快,董卓肥胖赶不上,掷戟刺吕布。吕布打戟落地。董卓拾戟再赶,吕布已经跑远。

二、名著导读

三、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给季弟书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 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念吾弟然不苟                介:耿直 B . 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C . 谏而不听,遂其人              薄:接近 D . 有愉色者必有容                婉:和顺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或课内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②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四、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思王逢原(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1) 首联写景有哪些作用?

    (2) 请赏析颈联的妙处。

    (3) 诗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试作简要概括。

五、默写

  •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无以至千里。

    ②生乎吾前,

    ③位卑则足羞,

    ,渺沧海之一粟。

    ⑤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⑥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⑦携来百侣曾游,

    ⑧未老莫还乡,

六、现代文阅读

  • 13. 现代文阅读(一)

    想北平(节选)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 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三个主要特点:

    (2) 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好在哪里?

  • 1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陶虎臣

    汪曾褀

        ①每到天气暗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②阴城是—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③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④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 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⑤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⑥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⑦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西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

        ⑧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⑨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一一陶虎臣点着焰火了!

        ⑩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碎辞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一一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⑪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 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曰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⑫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腹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褀文集》,有删改)

    (1) 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3) 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

    (4) 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题。

七、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__________”为题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学习的革命》

    要求:(1)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语或另外再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2)要求写记叙文;(3)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