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材整合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277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晓(fú)     懒(sū)     寒(jìn)      物(zhāng) B . 雳(pī)     俩(jì)     说(xù)       匀(chèng) C . (xiè)    杂(cáo)    繁(yiǎn)     笨(zhì) D . 唐(tuí)    归(jiù)    问(jié)      息(qī)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锐不可当        荡然无存         转弯末角        风尘苦旅 B . 草长莺飞        五彩斑澜         穷愁潦倒        大庭广众 C . 物竞天择        巧妙绝伦         衰草连天        在劫难逃 D . 张慌失措        销声匿迹         豁然开朗        重峦叠障
  • 3.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

    的经典名作,      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      。我们从中不仅能      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 . 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 . 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 . 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 . 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 .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 .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 .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使用。 B . 晚饭的餐桌上,多了一样四弟带来的家乡菜——芦笋。 C . 花有花的娇艳,叶有叶的嫩绿;天有天的辽远,地有地的广阔。 D . 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二、情景默写

  • 6. 诗文名句默写                   
    (1) “赞语”中用“”这两句概括了五柳先生的高尚品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 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4) 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是
    (5) 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三、综合性学习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

    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

    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

    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

    童因饥饿而死亡。

    (1) 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
    (2) 黄先生对一个叫“光盘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黄先生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

四、外国名著

  • 8.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他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上面文段出自名著《》,文中的“他”指的是“他”的身上具有的高贵品质。

五、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回答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1)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

    ②随乘御风,不以疾也

    予作文以记之

    ④猛浪若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 . 每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4) 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①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②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六、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藤野先生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C.“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三件事。
    (2) 从出文中A,B,C三处语言描写中任选两句,分别指出其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3) 品味下列语句。

    ①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 , 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句中“这样”指什么?)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节选)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1) 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为读《封神演义》;

    为读《青春之歌》;

    为读《破晓记》;

    为读《三家巷》;

    (2) 阅读第①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3) 作者把自己对书的迷恋描写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以第④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要求:写出修辞,不超过150字)

七、命题作文

  • 12. 生活中,总有些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请以“想念”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