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374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选题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C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D
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
实验
现象
结论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
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石蜡中含有氢
元素和氧元素
向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样品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
体就是二氧化碳
点燃纯净的氢气
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具有可燃性
电解水
正极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
体积比负极端玻璃管中的大
水是由氢、氧
两种元素组成的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0
0
反应中的质量/g
36
12
18
③
反应后的质量/g
①
②
④
下列有关表中未知数据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两个氢原子;
②氩气;
③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⑤写出氧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铁元素的化合价。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属于单质的是;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 ④属于氧化物的是。
单质、化合物(氮的化合价是+4)、化合物(氮的化合价是-3)。
A转化为C的反应。
C与E发生的反应。
C与G发生的反应。
步骤Ⅰ:;
步骤Ⅱ: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分析】根据图3,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变化的大致规律是;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可能是因为二氧化锰能。
步骤I: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溶液的颜色为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的颜色为色。
步骤II:进行图甲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该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图乙所示实验作为对比,你认为有无必要?(填“有”或“无”),理由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