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2-19 浏览次数:6 类型:中考模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比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时间 | 1914—1918年 | 1939—1945年 |
交战双方 | 同盟国与协约国 | 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同盟 |
主要战场 | 欧洲战场 | 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 |
关键战役 | 凡尔登战役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结果 |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 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
材料一 (美国)历史上其实有两个建国的时刻,第一个在1776年,第二个在1787年。《独立宣言》是第一个时刻的“开创性”文件,宪法是第二个时刻的“开创性”文件。前者非常激进,将主权确立在个体之中,将政府描述为与此抵触的力量,反抗政府则是自然的行为。后者是一个保守的文件,将主权确立于“人民”这个集体当中,将政府定位为自由的重要保护者而非敌人,认为社会平衡比个人自由更具价值。
——摘编自[美]约瑟夫·J.埃利斯《美国创世记:埃利斯建国史系列》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得到法律确认,但议员贿选、买官卖官、官商勾结等现象仍普遍存在,直接威胁资产阶级统治。18世纪以来,伴随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英国先后颁布了三次《选举改革法》,进一步完善其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
——摘编自吴艳宇《英国议会监督制度研究》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1-1925年苏俄(联) 粮食产量 (注: 普特=16.8千克)
年份 | 1921年 | 1925年 |
粮食产量 (普特) | 22.13亿 | 44.24亿 |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田纳西水利工程 |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 但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
材料一
材料二 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随着打开国门而逐步加深的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了解,使一些出身于下级武士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打倒幕府统治的必要性。他们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走上了一条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