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五)

修改时间:2025-02-19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某同学在抗美援朝纪念公园,准备向市民讲述志愿军故事,最适合在此地宣讲的是(     )
    A . 飞夺泸定桥 B . 血战台儿庄 C . 挺进大别山 D . 坚守上甘岭
  • 2. 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说明我国能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得益于(     )
    A .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B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深入推进 C . 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 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期不懈努力
  • 3. 如图,我党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这反映了我党(  )

    A . 全面深化改革 B . 全面从严治党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4. 我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起施行,其规定“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法的施行( )
    A . 突出工业化先行 B . 符合新发展理念 C . 有利于改善交通 D . 有助于乡村振兴
  • 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深化教育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 6.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 .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 .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7. 下列各项可为研究 “小岗村引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最有价值的史料是(    )
    A . 18户村民签订的《承包责任书》 B . 小岗村村民的回忆录 C . 长篇纪实小说《小岗村的故事》 D . 电影《十八个手印》
  • 8.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专题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报道中不应该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 . 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 B .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 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9.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10.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华民国约法》 B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11.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  )
    A . 所有权 B . 使用权 C . 经营权 D . 管理权
  • 12.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 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B .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 .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 . 解放农村生产力
  • 1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只打败“美帝野心狼”的中国军队是(     )
    A . 八路军 B . 中国工农红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14. 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 15.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从广泛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 .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 .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C . 增强了中国经济实力 D .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 16.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 通过第一部宪法 B . 探索发展道路 C . 讨论成立新中国 D . 恢复国民经济
  • 17.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象征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伟大历程,这28年是指(  )
    A . 1911﹣1939年 B . 1842﹣1870年 C . 1921﹣1949年 D . 1919﹣1947年
  • 18.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 . 人民生活实现小康 B . 国家走上富强道路 C .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D . 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 19. 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下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抗美援朝的推动 C . 三大改造的进行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换新颜】

    材料一: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来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二:敬爱的毛主席: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改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栓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法律做保障】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 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一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 这种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
    (3) 根据上述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材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5) 【政权得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 22.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三:这一时期,浮夸风相当严重,1958年,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等。

    材料四:“大战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丰都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份,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我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 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2) 材料二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3) 针对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4) 全民大办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5)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 23.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2) 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姓“资”姓“社”问题,邓小平是如何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4) 邓小平理论是在哪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情况统计

    类型

    改造情况

    占比

    农业

    已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

    96%

    手工业

    已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手工业者

    92%

    资本主义工商业

    已完成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职工

    99%

    材料二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有两项可以彪炳史册的重大行动,其一是由十月革命所开创的席卷全球的社会主义运动,其二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转轨实验……与俄罗斯(苏联)不同的是,中国并未选择激进式的变革,而是实行了渐进式的变革。

                                                                ——摘编自吴恩远、吕政、关海庭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改革是从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1978年10月,四川省首先选择了6个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1979年底,全国试点企业扩大到4200个,1980年发展到6600个,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逐步推开,到1982 年已经在全国普遍推行。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阶段。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

    (1) 提取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进行简要说明。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20世纪80年代苏联哪一“激进式的变革”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渐进式的变革”?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