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2-19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立国之路】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曲折之路】
材料二 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此外,核武器和导弹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转折之路】
材料三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光明之路】
材料四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五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A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的取得与中华民族精神面貌无关。
材料一 1950年公布的《土地改革法》成为重庆地区土改的最高方针和根本依据, 经过斗争,农民土地所有制建立起来了……分到田的农民,放心大胆、热情高涨的进行农业生产,有贫农高兴地在夜里挖田。川东行政区农作物的收获平均有八成至九成增长,据农民反映此为20年来前所未有的丰收。土地改革后,重庆农民的爱国情绪饱满,以实际行动支援国内外斗争……重庆的农民们切身的感觉到生活在新中国的怀抱里非常幸运,都在加紧改造和提高自己以适应祖国各方面的需要。
——摘编自尹世林《建国初期重庆地区土地改革研究(1949-1954)》
材料二 重庆市“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为:要与整个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相适应,为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服务。为保障计划顺利实施,重庆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市委不断加强对一五计划的宣传,向人们介绍细节,从而动员群众为国家建设努力奋斗;还大力培养和选调干部,加强了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力量;为使相关企业有效运转,市政府加强企业管理,并且鼓励涌现出的以重庆钢铁厂木工黄荣昌、西南制药厂工程师郑寿等为典型代表的劳动模范……重庆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为国家未来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王润吉《“一五”计划——重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材料三 1978-2017年,重庆GDP实现了年均11.2%的较快增长,至2017年达到19500.27亿元。全市城镇人口由324.17万人增至1970.68万人。四十年前,重庆城乡居民除少数家庭拥有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外,基本没有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2016年,重庆城乡居民拥有的电视机每百户家庭均超过百部拥有量,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为567. 5万辆……重庆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节点都与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重庆的改革开放既有全国的共性,又有本区域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对全国作出贡献。
——摘编自《“数说”重庆改革开放》
①重庆在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完全是为了满足地方工业的需要。
②重庆地区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做出了贡献。
③苏联为我国一五计划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帮助。
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在国家的主导下,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仅用10年完成了欧洲数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各类工业生产部门建立起来,钢铁、石油等工业基地建成,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1956年,在吸取苏联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自己的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进入新时代以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不断攀升。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通史纲要(新编)》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