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2-14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猜想一:运动员弹跳高度与跳板的松紧程度有关;
猜想二:运动员弹跳高度与跳板的厚度有关;
猜想三:运动员弹跳高度与运动员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上述猜想,小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跳板,装置组装步骤如下:
将橡皮膜蒙在小号塑料盒上;
在大号透明塑料杯杯底挖一个圆孔,将其倒扣在小号塑料盒上;
将玻璃珠从圆孔处由静止释放,观察玻璃珠的弹跳高度。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赛道的半径有关。
小钢球初始位置 |
A |
B |
C |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
0.5 |
0.4 |
0.3 |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
1.90 |
1.78 |
1.66 |
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他们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让同一小钢球分别从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表:
实验中让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的目的是到达最低点的速度(选填“相同”或“不同”),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骑行的速度越大,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倾斜的力越;
物体可看作由n个微小部分组成,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mn , 到某转动轴的距离分别为r1、r2、…rn , 则该物体对该转动轴的转动惯量I=m1r12+m2r22+…mnrn2;
①图甲是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质硬杆(不计质量、不形变)连接到转轴MM'上,则它对这个轴的转动惯量是(用m、L表示);
②有一高为20cm、周长为62.8cm的均匀薄铁皮制空心圆筒(铁皮厚度远远小于圆筒半径)可绕转轴NN , 转动,如图乙,若圆筒相对于转轴NN'的转动惯量I=4.8×10-3kg·m2 , 则铁皮的厚度为mm(π取3.14,ρ铁=8g/cm3 , 此空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猜想1:与篮球撞击地面时的入射方向有关;
猜想2: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用弹性小球代替篮球,对小球撞击水平地面后的反弹方向进行探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每次都让弹性小球从压缩相同长度的相同弹簧下端,由静止弹出并撞击水平地面,分别改变水平地面的粗糙程度和小球的入射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α,测出小球反弹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β,记录数据如表:
夹角α | 20.0° | 30.0° | 45.0° | 60.0° | 70.0° | |
玻璃地面 | 25.5° | 34.7° | 49.2° | 63.5° | 72.8° | |
木板地面 | 28.6° | 37.3° | 51.6° | 65.4° | 74.1° | |
水泥地面 | 30.9° | 39.2° | 53.9° | 67.5° | 76.6° |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如图甲。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在相同位置,分别让不同质量的金属小球由静山开始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拍摄下小球运动的影像。频闪照相是让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一次光,记录下不同时刻物体所处的位置。由于曝光时间间隔相等,因此,频闪照片既记录下了物体的位置,也记录下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本实验所用频闪照相机曝光的时间间隔为 , 对小球所处位置的影像进行测量,记录相邻两个影像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图中标注为
点是小球刚开始下落的位置
。
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研究发现,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的球形物体的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都有关系。某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小球编号 | | | | | | |
小球半径 | | | | | | |
小球收尾速度 | | | | | | |
小球受阻力 | | | | |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