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2-20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踏入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一篇篇美文,风光无限,令人陶醉、神往。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看到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在老舍先生描绘的济南冬天里,我们欣赏到了一块温晴舒适的冬天宝地;在莫怀戚一家人的散步过程中,懂得了家庭以和为贵、珍惜亲情的重要;伴随鲁迅回忆的脚步,回到了他童年五彩斑斓的家园、团结友爱成长;吟咏曹操的诗,学会了奋发进取、壮志在心……
少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佳的读书时光。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示例: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活动。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 漫画 | 武侠小说 | 文学名著 |
人数 | 112 | 62 | 26 |
百分比 | 56% | 31% | 13% |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②戍轮台:指守卫边关。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代指边关。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 , 蹄啮③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④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⑥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⑦。诫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出自《陈谏议教子》)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蹄:名词活用动词,踢。啮: 咬。④贾人:商人。⑤遽:马上,赶快。⑥汝:你。⑦直:通“值”,价值。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诫仆养之终老。
母亲用秤
①家里有杆老秤,是母亲用来称东西的专用品。这杆秤不知使用过多少年,也不知存放了多少年,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躺着,要不是搬家,还真想不起它。
②母亲没念过书,可玩秤比有文化的父亲还精明。父亲开玩笑说,母亲天生就是耍秤杆子的料,比他耍笔杆子强。
③早年间家里穷,父亲说有秤也没用;但母亲说,家里有个秤还是比较方便。一番争吵过后,还是母亲坚持己见——这秤,我买定了!
④母亲更闲不住了,晌午间每每跑去山里刨药,刨了许多许多天,总算凑齐了买秤的钱。
⑤秤买回来了,但母亲并不识秤,那上面没有数字,只有点点金星,母亲跟村里认秤的人学,让人教她,教了很久总算学会了秤的使用。
⑥很长时间里,秤是家里唯一的度量单位,每天做饭,母亲总会用秤称一称,几口人吃饭,下多少米面,她都要心中有数,既够吃,也不浪费。就连亲戚之间走动,母亲对来往的东西也都称一称,她说不占人家便宜,咋来咋走,宁肯做那吃亏的一方。
⑦母亲用秤最多的地方,是邻里之间一些米面的借用与归还。用秤称完,母亲还要用她独特的方法记上账,那账单我完全看不懂,都是点点。像秤杆上面的准星,有大有小。母亲告诉过我,那些点点,大的是斤,小的是两,准确率不差分毫。若是母亲借东西,还账时定是秤杆子仰头,有时秤砣都站不住,母亲风趣地说,这叫抬头见喜。
⑧后来,山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寂静到后来的喧嚣。母亲的心也有几分不安分了——她是村里最早耍秤杆子的人,知道秤上的学问。
⑨母亲在路边摆了个小摊,自家地里种植的,山野采摘的,都成了母亲小摊上的货品。母亲不喜欢叫卖,可东西比谁卖得都快,特别是那些回头客,总会争着抢着再度购买。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完事再抓一把派上,保多不少。有时候,不等母亲做这道“附加工序”,顾客自己就上手了,母亲也只是笑笑,像是默许了。
⑩有一次,一位城里来的女游客在母亲的小摊位前,望着一篮子山桃发呆,想买又想走的样子,母亲见状,就和她闲聊起来。那人说,她母亲曾在这里插过队,她喜欢吃这里的山桃,如今母亲患病卧床,还想着吃这山桃呢,自己很想买一些带回去,可钱包不知啥时丢失了……母亲默默地将山桃装好一大袋,外加10元钱,一同递给了那位女士,那人连连摆手,母亲轻声言说:“出门在外,谁都可能遇到难处,帮一把,不算事。”
⑪母亲用她那杆秤做了十几年买卖,和邻里、和游客都处得很好,可我家的日子却没有发生多大的改观,反倒是家里的土特产再没有了积压和库存,每年都早早“被打发”得干干净净。我们笑说母亲瞎忙乎,母亲很认真地说:“挣多少是多,够上碗边儿就行了。”
⑫母亲最大的“业绩”就是磨光了那杆老秤上面的星星点点,我一直奇怪没有星星点点之后母亲咋称斤论两呢?
⑬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母亲,母亲笑笑透露了谜底——其实,我压根儿就不识秤,手里拿杆秤,不过是让人对我信任;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母亲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啊!
①若是母亲借东西,还账时定是秤杆子仰头,有时秤砣都站不住,母亲风趣地说,这叫抬头见喜。(结合加点词语,谈谈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②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结合文章,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北方的冬天
范蕾
①来北京上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一座南方小城。那里的冬天,白天阳光像小猫的绒毛一样细碎温暖,夜里的寒气却能让被窝里的人失去挪动分毫的勇气。冬与春的交界线漫长而模糊,甚至让人有些不耐烦。
②)带着这样的认知来到北京,第一次和北方的冬天短兵相接的我,被十一月里凛冽的北风打得措手不及晕头转向,还曾发生过跟着一群同样慌乱懵懂的南方同学在学校便民市场抢购毛裤,由于现场过于火爆,来不及细看,结果买回来发现是条男裤的乌龙事件。
③和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南方不同,一场秋风,北方的树木就被扒掉一层衣裳。刚进初冬,一夜北风呼啸,所有的树就枝头尽秃,整座城市只剩下灰扑扑的水泥森林。而下雪虽然有意思,但最初的新鲜劲,很快就在随之而来的满地泥泞举步维艰中消失了。对于即将在这里展开四年大学生活里漫长的冬天,我不是不绝望的。
④转折发生在那年十二月的某个周日的午后。我和几个同学在南池子附近的咖啡馆小聚,听完一首钢琴曲,我们出了门,向南走了一段路,来到长安街边。其时朔风猎猎,风里隐隐裹挟着细微的冰渣子,不时打得人脸刺痛;而头上是蓝得澄澈透明,仿佛质地坚硬的天空,像一幅巨大的玻璃穹顶。长安街四下无人,路边堆着积雪,白金色的阳光没有温度,在阳光下灼灼发光的长安街一直向极远处源源不断地延伸,仿佛要与天空接壤。那一刻,踏入这座城市不久而生的小忐忑、小茫然,忽然就被更加巨大的无畏与欢喜覆盖了。北方的冬天展现了它的严苛,也暗示着它广阔下无限的可能,让我这个来自南方的少年,为之心折。
⑤在后面的许多年里,我和北方的冬天一点一点熟悉起来。我见到过它狂暴时的寒风怒号飞沙走石,也见过它细雪初停宁静晶莹的夜晚。刚毕业时租住在超过二十年历史的老民房,北风从陈旧的门窗呼呼往里灌的时候,我咬牙切齿地恨过它;后来和爱人在冬夜里把酒言欢的时候,我又觉得要感谢这严寒,是它把我们驱赶到一起寻求温暖。
⑥转眼之间,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大大超过了在南方故乡的日子。北方的冬天对我来说,已经是多年老友了。我对它熟悉得就像自己的脉搏:我准确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对衣橱和被褥举行换季典礼,什么时候应该检修好暖气,在零食盒子里存满奶油曲奇和大块的榛子巧克力——漫长冬日里,它们是我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⑦今年北京的冬天来得似乎比往年要晚一些,十一月中,略有厚度的外套也就够了。某个暖融融的午后,我准备到写字楼外面溜达一圈,刚进电梯,听见两个姑娘在闲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今年冬天来得晚,我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新买的大衣啊!"这一个用带着一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回应道:“可不要那么快!北方的冬天太讨厌了,灰扑扑,冷冰冰,简直像那种四十多岁的老女人。你喜欢四十多岁的老女人吗?”
⑧电梯里那个真正四十岁了的“老女人”忍不住讶异地望了过去,那是两张特别年轻,目测不超过二十五岁的脸庞。她们被这句话逗得前仰后合,完全没注意到我。电梯到一楼停下,她们和我前后脚出去,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⑨站在耀眼的秋阳下,我还有点愣神。有点懊恼没有拦住她们说几句话,又很清楚其实什么也不必说:不必说四十岁的女人还不老,也并不灰扑扑冷冰冰;不必说北方的冬天并没有那么讨厌,它有许多温柔可爱的地方,只是你们尚未发现。
⑩年轻就是这样吧,理直气壮地以为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模样,有着自以为是的非黑即白。曾经的我也是如此。但随着年纪渐长,经过更多的人和事,我明白了那时候的浅薄与轻狂。
⑪四十岁的女人和北方的冬天,似乎也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吧:走到了路途的后半程,不复最鲜艳的颜色,面对世界收起热情天真的面孔,审慎得几乎有点冷淡。她见过春夏的流光溢彩,经历过秋天的收获与凋零,一生里最重要的爱与恨都已尘埃落定,不太有什么能引起她内心的波澜。但如果你走近她,了解她,会在不经意的时刻,看到她不为外界眼光干扰,怡然自赏的美,和藏在淡然下,偶尔流露的热情。
⑫那是要跋涉过人生的四季和山水,才能看到的风景。
时间 | 对北方冬天的认知 | 对北方冬天的情感 |
初到北京 | 寒冷 、萧索 |
来北京的那年十二月 | 巨大的无畏与欢喜 | |
现在 | 并没有那么讨厌 |
变化的原因:
悟空求唐僧饶他,唐僧本来就心慈,看在师徒情分上,答应这一次饶了他。于是,师徒四人又上路了。但是那个白骨精这时却又想出了一条毒计,她摇身一变,又变成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婆,拄着拐杖,哭着向他们走了过去。孙悟空睁大火眼金睛,见又是白骨精变的。一句话也不说,举着棒子就打。那个妖怪还是用了个法术,扔下一具假的尸体在路边,自己逃走了。唐僧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一气之下,一口气把紧箍咒念了二十遍,要赶走悟空。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留一点 ▲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二)请以《触动我心灵的一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