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5-01-13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语文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在活动中,我们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活动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____的风景。①千百年来,神州大地孕育了无数光辉的诗篇,留下了众多杰出的诗人。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谛听诗人恳切的絮语;读《乡愁》,____;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与作者分享那“四月天”的____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yè____着的自由。

    诗歌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而且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③朗诵诗歌时,能否掌握朗读的技巧是读好一首诗的关键。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学习诗歌,一时间班上学诗、读诗成为一种风尚。④那些学习散漫的同学,看到认真学诗的同学们的表现都自惭形秽起来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
    (3)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2. 活动二: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  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 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 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张贴在墙上,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 3. 活动三:学校诗社举办“寻古人雅趣”活动,下面是小宇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1) 《咸阳城东楼》中许浑用“,蝉鸣黄叶汉宫秋”来感慨历史的沧桑变化。
    (2) 《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3) 中国古诗词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自强是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即使被“赐金放还”依然坚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自强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纵然理想与现实有矛盾冲突,仍忧国忧民、奋发有为。

二、阅读(50分)

  • 4.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许多方面。不同的人送礼也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人送礼是出于利他主义,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的人则只是出于“礼尚往来”。所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并不是送礼行为的唯一解释。

    礼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赠送和接受的双方都有意义。礼品能反映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树立怎样的形象。因为,每件礼品都是精挑细选或亲手制作后才送出去的,对方能从中衡量出你的兴趣品味,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扬或牵挂……总而言之,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

    另外,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同样的行动对不同的人传递的信息也会不同。比如,贫困的人送礼和富人送礼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最缺的可能是钱,而后者最缺的可能是时间。如果一个百万富翁给乞丐100元钱,那可能只是一种施舍;同样的,陪人聊天,可能是他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干。贫困的人送一件价格100元的礼物,与富人送1000元的礼物,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不能以实际价格衡量的。贫困的人传递的信息可能更强烈一些。反过来,闲人陪你玩一天,富人只陪你一个小时,表现出来的信号也可能是富人更重视和你的关系。所以,对于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张维迎《博弈与社会》)

    【链接材料一】

    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书之所以能成为承载友情,亲情乃至大国外交的礼物,是因为它更贴近精神、情感需求的本质:既彰显了送礼者的诚意和品味,又让收礼者感到自身的内在价值被发现、被读懂。惟其如此,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关系才不会堕入需求的底层,才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

    【链接材料二】

    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在端午节的时候,买粽子、送粽子的人并非注重粽子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表达牵挂和祝福。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载体。 B . 礼品不仅对接受者有意义,也是赠送者精神情感的渴求。 C . 不是所有的送礼行为都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D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
    (2) 下列关于原文和链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互馈赠礼品,在有的时期和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B . 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采取的行动也会不一样。 C . 礼物的价值主要是以其实际价格衡量,与送礼人是否用心无关。 D . 只要互送书籍,就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
    (3) 关于赠送礼品,常存在两种误区:①“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②“越实用的礼物,越能满足对方所需。”请分别指出其不当之处。
  • 5.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高秀花

    萋萋毛,又名小蓟。这种野菜极常见极普通,它的叶子满身全是刺,嫩时刺软,可以做菜。叶子的汁还可以止血。它开出的小花,也蛮漂亮。

    说起萋萋毛,我情不自禁想起一些往事。

    1954年,我10岁,和邻居女孩一块报名上一年级。那时我父亲已病逝,母亲独自拉扯三个孩子,还能支持我上学,真是不简单。16岁我参加初中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分数考得挺好,可惜按当年规定,年龄超了,没能录取。

    我20岁那年,村里办教育,缺教师,让我教孩子们学文化。我跟孩子们一块学习汉语拼音,一些字词也得到熟悉和巩固。24岁结婚后,整天忙着干农活,把孩子们养大,供他们上学,教书和读书也就没再继续下去。

    多年后,孙女出生了,我到北京帮忙照看。我和孙女一起看书,由此又开始提笔写字。这时候已经是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字了。孙女上小学后,每天她回家写完作业,我就和孙女一起抄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抄了好多遍,有的都能背下来,还能默写出来。这让我很高兴、很充实,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

    近些年,儿子鼓励我写回忆录,说将来给孙辈们看,有意义。我说一个农村老太太,没什么成绩,也没什么功劳,有什么可写的?儿子说,种地养家糊口就是成绩,把孩子培养成材就是功劳,就写小事小人物,慢慢来,写一点是一点。我偷偷写了一些,自己藏着。后来儿子偶然看到了,很高兴,说太好了,虽然看着像白开水,可是挺真实挺有味道。他拣出一些成篇的发到网上,没想到这些自言自语的白开水小文章,得到了网友们的喜爱和支持。

    那之后,我写得越来越勤了。写事、写人、写物、写吃、写玩,庄稼、蔬菜、家畜、炊食、用具等这些我熟悉的东西,都写到文章里。几十年里,眼见的、耳听的、亲历的,用笔记下来,还不少哩。

    张嘴说容易,写在纸上对我来说可就难了。要么字不会写,要么句子不通。我自己查字典,老伴在网上给我查成语、查谚语。一篇文章一两千字,草稿写两遍,最后再誊清一遍,基本一个礼拜完成一两篇。除去做饭、吃饭、刷碗、打扫卫生,每个星期抽出一天去公园,其余的时间,我都花在笔头上。

    有事忙挺好。在写的过程中,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快80岁的老人,忘记了我已腰弯背驼,全身心投入。过去的事浮现在眼前,挺有画面感。不少事几十年后再端详,苦的淡了,好的存了。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我写的文章,是最简单、最实在的那种,一眼看到底。能保证的,是自己真实的记录,是真诚的念想。

    写字作文锻炼了大脑,还锻炼了手指灵活度。自己生活自理,活得有质量,不给孩子们添负担,也是福气。写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快,仿佛又回到了儿时上学的日子。

    儿子给我当编辑,录入、配图、发文,给我买了大字本词典,还准备了好多本子,嘱咐我不要为了节约写得太满,方便以后修改。老伴每次用毛笔书写标题,还拍了誊清的稿子,通过微信发给儿子录入修改。我常想,如果当年娘不让我去上学,如果村里不让我当老师,如果不和孙女一起读书写字,如果不是儿子鼓励我继续写,如果不是大家鼓励指点我,就不会有这些文字。

    一次,孙女玩耍时管家门口的小花叫“生命花”,我发现这名字取得好,于是我的小书就取名叫《生命花》了。这本小书印出来了,让我在如今这个好时代里活得更有趣味。牡丹花是花,萋萋毛也有花。经历了生命的苦,才体会日子的甜。草木用生命开花,我们用生命生活。不怕千辛万苦,只要希望在,美好就在,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人民日报》2023年2月22日,有删改)

    (1)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语言朴实,可用文中“看着像白开水,可是挺真实挺有味道”一句形容其特点。 B . “我”的写作经历,体现了“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乐观的生活态度。 C . “我”写字作文的目的是锻炼大脑和手指,生活能够自理,不给孩子们添负担。 D . “我”的作品能得到网友们的喜爱和支持,是因为内容的真实和念想的真诚。
    (2) 分析文章标题“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作用。
    (3) 品味语言,说说对文中划线句“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的理解。
    (4) 清朝袁枚有一首小诗《苔花》“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本文结尾也提到了牡丹。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这种写法的妙处。
  • 6.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人认为,以上两首诗词在感情基调上的前后变化如出一辙。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出理由。

  • 7.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 , 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余强饮三大而别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③鲁直所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湖中得更有此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B . 更有痴似相公          马之千里 C . 是日定矣              万象 D . 雨雪所阻            天子
    (3) 【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出
    (4) 甲乙两文都展现出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分别体现在哪里?
  • 8. 名著阅读
    (1) 《水浒传》善于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刻画人物,请根据下表中的片段填写相应的水浒英雄的姓名。

    人物姓名

    原文片段

    描写角度

    ……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

    肖像

    ………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动作

    你倒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

    语言

    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

    心理

    (2) 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书中,作者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传》中概括出两个支持你观点的事件。

三、写作(50分)

  • 9. “大国工匠”李万君,焊工出身,是吉林省第一个获得教授级荣誉的工人。有记者采访他,他的回答耐人寻味:“我第一次看到焊花,就感觉像过年放烟花一样有意思。这一焊,没想到就焊了这么多年,还焊出一个教授来。”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