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5-01-13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共12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chēng)   藏(chŭ)   叨(xū)   根问底(bāo) B . (hè)      静 (mì)   临 (lì)    咄逼人(duō) C . (zǎo)     酝(niàng)  搓(nián)    人迹至(hān) D .  (lōng)  落(zhāo)   蔽 (yīng)  小心翼(yì)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灌输   坚韧   不以为然   大廷广众 B . 竹竿   独裁   潜心惯注   深不可测 C . 取缔   镶嵌   微不足道   酣然入梦 D . 深霄   烦琐   苛捐杂税   鞠躬尽瘁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门大吉》节目开播了,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 B . 外出打工十多年的他今年春节回家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C .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 . 当今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应该妄自菲薄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洁能源产业的异军突起,无疑为湛江提供了一条既符合国家战略、又切合当地实际的绿色发展。(在句末加“的道路”。) B . 《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2022年5月1日起实现,每所中小学校至少要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将“实现”改为“实施”。) C . 在国人的期待中,“神舟十三号飞船”三位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凯旋归来。(把“凯旋”删掉。) D . 《狙击手》这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对我非常感兴趣,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把“一部”放到“影片”的前面。)

二、综合性学习(共8分)

  • 5. 活动中,小优设计了“小小导游我能行”环节,下面是他准备的材料。
    (1) 他想请同学们当一回开封府的导游志愿者,为刚买完票准备上午到开封府看《包公断案》和《榜前捉婿》的游客规划路线,请你也来试一试吧!

    节目单

    一、《开衙迎宾》演出时间:上午9:00

    演出地点:府门广场

    二、《包公断案》

    演出时间:上午9:30 下午14:30(夏) 14:00(冬)

    演出地点:大堂正厅

    三、 《太极功夫》

    演出时间:上午10:10下午15:30(夏)15:00(冬)

    演出地点:天庆观

    四、《榜前捉婿》

    演出时间:上午10:30 下午16:00(夏) 15:30(冬)

    演出地点:明礼院、清心楼前

    五、《民乐演奏》演出时间:上午9:50  下午15:00(夏) 14:30(冬)

    演出地点:英武楼

    演出时间:上午10:50 下午16:20(夏) 16:00(冬)

    演出地点:明镜湖畔

    六、《演武场迎宾》

    演出时间:上午11:25 下午17:00(夏)16:40(冬)

    演出地点:演武场

    (2) 活动结束,小语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结束语。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同学们,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山水美景和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洛阳白云山像“仙境”,幽美神秘;孟津小浪底像珍珠,景色优美。让我们访胜探幽,在山水间徜徉流连,尽享美景。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 6.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唱出来的经典

    ①日前,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有个片段火爆网络。“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与已过世的王之炀老人隔空对唱《长恨歌》,戳中网友泪点,大家惊叹:原来唱出来的经典如此好听!

    ②观众之所以感到吟诵出来的古诗词生动、好听,是因为吟诵最能完整表达古诗词的丰富魅力。古人创作的所有诗词都是被赋予深厚音乐性的,包含平仄的格律、骄散顿挫的变化。每一个平平仄仄的音调,都是一把解锁诗中意蕴的钥匙,更是帮助我们现代人记忆一首诗的隐形通道。

    ③余光中曾在《自豪与自幸—我的国文启蒙》一文里感慨吟诵之于诗词古文学习的妙处。他回忆高中时代的文学课堂,老先生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在余光中眼中,这种看似老派的吟诵方式是最具韵味的。

    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一直致力于推动吟诵诗词的传承,她也一直强调,吟诵是古人读诗最源本的“打开方式”,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⑤然而,在我们现时的诗词教育中,“读诗”,恰恰是一直被忽略的关键环节。

    ⑥诗词之所以让很多中小学生感到头疼,是因为在课堂上他们少有机会感受诗词的吸引力。有些教者非但自己没有读好一首诗,还如对待一本拼满字符的字典一般,直接匀出疑难字句解释一通,要求学生通篇背诵完事。

    ⑦每个人早年求学时,如果能学习如何读诗,感知诗词意蕴,这种积极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经典咏流传》中,王之炀老人生前吟唱《长恨歌》《木兰辞》《滕王阁序》等,甚至亲笔写下简谱。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国文教育中,诗词在脑海留下的印记是一段段可以吟唱的音乐旋律,而打动内心的旋律跟了自己一辈子。

    ⑧“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每个人对白居易的爱情金句烂熟于心,但与读其他好诗一样,时于多数人而言,诗句的意境都是通过字面脑补而来的,只是好看,但并不好听,古人写作期许的美意被辜负了一大半,诗词也显得淡而无味。

    ⑨另外,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大量诗篇,就被视为国学教育做到位,是一种教育误区。如此教育的结果,只能让年轻学子轻松应付考试卷上那10条可怕的诗词填空,或是在舞台上进行一番博取眼球的“才艺表演”。

    ⑩正因着现实中仅仅让经典进行生硬的时空“平移”,或者只把它当成现代人达成些许目的的美化工具,因而无法真正深入人心。在如此之当下,唱出来的《长恨歌》这么容易就“俘虏”了现代人的耳朵,便不足为奇了。

    ⑪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向国人传播经典,还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许这首直达人心的唱出来的《长恨歌》,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在于:传承经典不能是形式的死记硬背,而应该转化为现代人的文化涵养和美学品味。

    (选自2018年3月28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7.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行稳致远的“发动机”和“压舱石”。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能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能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各种难题和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金牌”。

    (2018.2《特别文摘》)

    (1) 选文①②段从女排接受采访的情况写起,有什么用意?
    (2) 简要陈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

    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行稳致远的“发动机”和“压舱石”。

四、诗歌鉴赏(共8分)

  • 8. 诗歌鉴赏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 , 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 ,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友人: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1) “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独”字用得极其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 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 9. 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读诗文,我们能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无题》中,李商隐吟“晓镜但愁云鬓改,”,道尽相思悲苦;《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辛弃疾用“欲说还休,”,表现遍尝辛酸后无话可说的复杂况味;《行路难》中,李白发出慨叹“ ,将登太行雪满山 ”,借大雪堵塞山川象征人生之路的艰难险阻,表达了愤慨之意;范仲淹心系万家忧乐,以天下为己任,“, ”《岳阳楼记》);伟大领袖毛泽东面对茫茫雪野,豪情激荡,“,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六、文言文阅读(共17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王庭珪,字民瞻,吉州安福人。登政和八年进士第,宣和五年弃官归隐。高宗建炎三年,金人犯吉州,庭珪与刘彦弼挈家避乱鸽湖山中,次年,避乱东村。有诗多首纪事。与卢襄等游,有诗唱和。绍兴四年,上书江西制置使赵鼎,条列“悯时忧国”之言。七年,著《盗贼论》二篇,有《上李丞相书》以献李纲,言吉州诸盗事。十二年,胡铨得罪秦桧,谪岭南,人无敢通问。庭珪以诗赠之,语奇峻惊人,诗名一日满天下。十九年,诗狱兴,坐谤讪编管辰州。士人争以为师,有诗文多篇叹滞留异乡。绍兴间,与刘才邵唱和亦多。孝宗即位,召赴临安,赐对上书。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

    (二)

    刘才邵,字美中,吉州庐陵人。大观三年,上舍及第。于太学首犯时之大禁力学众人之不敢学以诗歌名四方清婉有唐人风为赣、汝二州教授。高宗即位,以亲老归侍,居闲十年。御史中丞廖刚荐之,召见,迁秘书丞。十三年,为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掌内外制,高宗称其能文,王庭珪称其“两科名姓惊天地,西掖文章似典籍”。才邵气和貌恭,方权臣用事之时,逊避以保名节。绍兴二十六年,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选自《宋才子传笺证》,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卢襄等      游:交往 B . 以年老力    辞:推辞 C . 高宗其能文    称:称赞 D . 权吏部尚书    寻:寻找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太学首犯时之/大禁力学众人之不敢学/以诗歌名/四方清婉有唐人风/ B . 于太学首犯时之大禁/力学众人之不敢学/以诗歌名四方/清婉有唐人风/ C . 于太学首犯时之大禁/力学众人之不敢学/以诗歌名/四方清婉有唐人风/ D . 于太学首犯时之/大禁力学众人之不敢学/以诗歌名四方/清婉有唐人风/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人进犯吉州,王庭珪带着家人先后到鸽湖山和东村躲避战乱,并写诗记录这些经历。 B . 王庭珪虽已辞官但仍心忧天下,绍兴年间曾两次上书朝廷官员,发表对时政的看法。 C . 王庭珪写诗赠送给被贬谪的胡铨,诗歌用语奇峻惊人,让胡铨的名声很快传遍天下。 D . 刘才邵气性平和、态度恭敬,在权臣掌管朝政的时候,处处谦退,以保全自己的名节。
    (4)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人争以为师,有诗文多篇叹滞留异乡。

    ②高宗即位,以亲老归侍,居闲十年。

七、名著阅读(共4分)

  • 11. 有人说,施耐庵擅长在冲突相似的故事情节中通过细节的差异来凸显不同好汉的特点。请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组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  B.武松醉打蒋门神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武松起解和林冲起解

八、作文(共40分)

  • 12. 作文

    有人收藏亲情,有人收藏友情,有人收藏时光,有人收藏礼品,有人收藏祖国的荣誉,有人收藏家园的美景,有人收藏他人的眼泪,有人收藏自己的心情……

    请以“收藏    ▲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