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素质评价

修改时间:2025-01-19 浏览次数:5 类型:单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举足为跬,倍跬为步”,即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
    A . 1 mm B . 1 cm C . 1 m D . 1 km
  • 2. 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了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其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  )

    A . 2 cm B . 2.0 cm C . 2.00 cm D . 2.000 cm
  • 3.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若认为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神舟十八号”飞船 B . 中国空间站 C . 地面指挥中心 D . 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航天员
  • 4. 小荣同学在用皮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时,由于拉得过紧,会使测得的身高比真实身高(  )
    A . 偏大 B . 偏小 C . 一样大 D . 无法确定
  • 5. 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秒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对于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 . 选择量程为0~1 m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 . 使用秒表前,要先观察秒表是否调零 D . 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速度
  • 6.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36 km/h,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一辆自行车1 min通过600 m的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 . 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最大 C . 汽车的速度最大 D . 三者速度一样大
  • 7. 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中(  )

    A . 配速即平均速度 B . 小芳每分钟步行15 km C . 小芳的平均速度为4 km/h D . 小芳步行3 km用时15 min
  • 8. 某商场外墙悬挂着一条巨型条幅,从上到下写着“广州荔湾欢迎您”字样,在对面的观光电梯中,小昕对着该条幅先后拍了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则(  )

    A . 小昕相对于条幅向下运动 B . 小昕相对于观光电梯向上运动 C . 观光电梯相对于条幅向上运动 D . 条幅相对于观光电梯向上运动
  • 9.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比从B点运动到D点用时短 B . 小球从A点到D点的路程是30m C . 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1m/s D . 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D段的平均速度
  • 10. 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1. 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位置向东做直线运动,在0~30 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早出发3 s B .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以甲为参照物,乙一直向东运动 D . 甲、乙在运动过程中相遇2次
  • 12.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A到C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人站在C处静止不动,汽车在A处、B处各鸣笛一次,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为1 s,已知汽车的速度为声速的十分之一,则人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为(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

    A . s B . s C . s D . 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 13. 小霞练习使用刻度尺、秒表测量长度和时间。

    (1) 小霞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是26.98 cm、26.01 cm、26.00 cm、26.0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为,该课本的长度应为cm。
    (2) 小霞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测量时细铜丝紧密缠绕,图中L=cm,如果测量时发现缠绕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 小霞用秒表测量某同学跑800 m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显示的时间是s。
  • 14. 下表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所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将a、b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a:;b:;最后一列取平均值的目的:。某同学测量了三次,求得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5 mm、0.088 mm和0.087 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mm。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mm

    平均值/mm

    1

    2

    3

  • 15. 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虽然相对于“舟行”,而以人为参照物,舟是的,故而“人不觉”,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运动与静止的
  • 16. 如图所示的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某软件记录的运动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一共走了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的。

  • 17. 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 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cm,在BD段的平均速度为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三、解答题(共46分

  • 18. 小刚驾车行驶一段时间后,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请问:

    (1) 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扬州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 若汽车以90 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 小刚家到扬州的路程是340 km,汽车行驶了4 h到达扬州,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 小刚经过一座大桥,全长540 m,公轨两用,上层通汽车,下层通轻轨;一轻轨列车以20 m/s的速度完全通过下层桥面用时32 s,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
  • 19. 放学回家路上,小德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大小变化的规律,他用小车、带刻度的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路程 s/cm

    40.0

    40.0

    时间t/s

    3.2

    1.6

    速度v/(m·s-1)

    vAB

    vBC

    (1) 实验中,除了如图甲所示的器材以外,小德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 小荣建议实验时斜面倾角要适当减小,这样做可以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一些。
    (3) 小德正确采纳小荣的合理建议后,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则表中vBCm/s;若小车从A点运动2.4 s到达D点(图中未画出),则DC段的平均速度vDC(填“>”“=”或“<”)vBC;小荣用vAC=计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 这种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4) 为了使图像能够反映小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请选择图乙中正确的图像并在括号内填写物理量的符号
    (5) 若小车过了A点小德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将偏
  • 20. 小明喝雪碧时发现瓶内气泡上升有快有慢。他很好奇,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观察他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大小有关;猜想二:跟瓶的倾角α有关。为了便于研究,小明在一根细长的注水玻璃管内留一小气泡,在管子上做记号A、B,利用电子表(数字依次表示时、分、秒)测量气泡经过记号A、B的时刻,算出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其中第12次实验的数据如图甲所示。

     

    表一

    表二

    表三

    气泡长度1cm

    倾角

    时间/s

    气泡长度2cm

    倾角

    时间/s

    气泡长度3cm

    倾角

    时间/s

    实验序号

    1

    15°

    15.8

    实验序号

    6

    15°

    22.5

    实验序号

    11

    15°

    18.5

    2

    30°

    14.1

    7

    30°

    14.9

    12

    30°


    3

    45°

    13.7

    8

    45°

    12.3

    13

    45°

    12.5

    4

    60°

    17.7

    9

    60°

    13.8

    14

    60°

    13.5

    5

    90°

    32.4

    10

    90°

    19.9

    15

    90°

    19.1

    (1) 实验中,除刻度尺、电子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气泡通过记号A、B的路程为cm,其中第12次实验中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2) 记号A没有设定在玻璃管的底端,原因是
    (3)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气泡大小相同时,当倾角变大,运动速度。为了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气泡大小的变化关系,小明通过测算作出了三组气泡平均速度v与气泡长度l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图线b描绘的是倾角为时的规律。
    (4) 请你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有关。
    (5) 小明想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基础上,继续研究“气泡通过AB过程中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写出简要做法和判断依据。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