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12-19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感谢信
敬爱的①(人名):
于成长的路上,写满了关于未来的无数个问号,感谢您一路的陪伴!您懂得许多规矩和礼节,在正月初一说完“恭喜恭喜”还要②(习俗),寓意着一年到头顺顺溜溜;您很会讲故事,听您讲了③(故事名),还有让我充满敬意的“长毛”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事是为我买到了梦寐以求的④(书名),不识字的您经历多少白眼、经历多少困难,都在我拿到书的一刻感受到了,感恩您的⑤(人物性格)。
愿仁爱黑暗的地母永安您的魂灵!
您的“儿子”
每天与你们一同起早贪黑的是父母,是他们给予你们坚实的后盾。对父母,我们要心怀感恩。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时间 | 与“母亲”相关的情节 | “我”的心情 |
一天 | 母亲打电话告诉我 她采了很多婆婆丁 | ① |
第二天 | ② | 埋怨又感激 |
有些天后 | 母亲生病发烧 告诉我她的心愿 | ③ |
往后的日子 | ④ | 很温暖 |
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链接材料:
材料一: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地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秋天的怀念》)
材料二: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塞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橘树
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 , 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道士云: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乃受之。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女抱树娇啼。家人绐②之曰: 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③下,乃行。
女归,受庄氏聘。庄丙戌登进士,为兴化令,夫人大喜。窃意十余年,橘不复存;及至。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问之故役,皆云:刘公去后,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更奇之。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夫人曰: 君任此不久矣。 至秋,果解任。
异史氏曰: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其实也似感恩,其不华也似伤离。物犹如此,而况于人乎?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兴化令:福建兴化县县令。②绐(dài)之:哄骗。③墀(chí)下:台阶下的空地。
①问之故役
②乃行
③大力者负之而去
暂 去 且 将 复 来 女 信 之 涕 始 止
小稠:最后说“物犹如此”,你觉得“如此”指的是橘树什么特点呢?
我:这个简单,我觉得这棵橘树①。
小稠:这棵橘树好通人性啊,更何况人呢?就像平时我每次因为《论语》十二章背不下来而焦急的时候,你都能够感同身受,一直安抚我的情绪,还耐心地告诉我你的学习方法。
我:这就是朋友,《论语》十二章中不是说了“②,③”,要学习对方的长处,看到对方的缺点就自我反省。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小稠: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你这样的朋友,我很幸福。
我:我也很幸福,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也明白了待人处事需要④,我很幸运得友如你!
声音有时也是幸福的代名词。那来自大自然中的——溪流潺潺泠然作响的声音,树叶被风吹动飒飒的声音,蝉鸣夏日不知疲倦的吱吱声;也有来自生活中的——父母充满关爱的叮嘱声,老师上课时侃侃而谈的声音,祖辈慈爱的念童谣的声音,朋友到来时轻轻的叩门声,……在这些声音中,我们感受到了美好,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踏实而安心的温暖。正是这些声音都是我们的“老师”,使我们有所收获,不断成长。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也可以用嗅觉,用触觉,用味觉,去书写那幸福的声音。
请以“幸福有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