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林小学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五六单元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12-14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看拼音,写词语

    运动会开始了,运动员们mó quán cā zhǎng,一个个都是xiōng yǒu chéng zhú的样子。看,800米的起跑线上,我们班的跑步健将正niǔ dòng着jiǎo wàn,眼睛死死地盯着裁判员手中的发号枪,hóu lóng也不自觉地咽了一下。“砰”的一声巨响,对手们似箭一样跑了出去,而他像是被这声音xià hǔ住了,留在原地fā zhèng,真让人kū xiào bù dé,反应过来的他只得liě zuǐ尴尬一笑。

  • 2. 下列字词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眼泪(kǎi) 矛(dùn) 铁揪   赏识 B . 生(jiān) 孙(bìng) 顶端   描准 C . (jiāng) 牙(zī) 脚力   绊倒 D . 辈(wǔ) 杆(wéi) 咧嘴   扭动
  • 3.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吾盾之    B . 问其 缘 C . 子之盾  D . 弗能   应
  • 4.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考试前小明没做任何准备,所以跃跃欲试地走进了考场。 B . 田野里,生机盎然,草长莺飞,小朋友们正在兴致勃勃地寻找春天。 C . 郭守敬一生的科技成就有十几项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 为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D . 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 5. 下列句子中,人物描写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 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 B . 快要轮到他登台朗诵了,他的笑容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 C . 足球比赛决一胜负的时刻到了,他鼓着眼珠子,屏住了呼吸,紧张到了极点。 D . 弟弟很生气,把两眼睁得滴溜圆。
  • 6.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 在《自相矛盾》中,“莫”和“弗”都是“不要”的意思。
    (2) 《刷子李》写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敬佩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刷子李的高超技术。
    (3) 本单元课文中,老舍先生在描写车夫祥子时,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4) 在《田忌赛马》中,我们了解到孙膑运用谋略取得胜利。我知道历史上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比如空城计、围魏救赵、邯郸学步、火烧赤壁等。
    (5) 在美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一文中,我认识了一位机智沉稳、果断坚决的船长。也学会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应该先观察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 7.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娉婷及笄女公子”恰好用来形容芳芳,芳芳今年岁了;她的堂哥今年刚二十岁,正值之年;她的叔叔二十岁参加工作,勤勤恳恳工作了二十多年,年逾,已是硕果累累。
    (2) “夫,不可同世而立”,是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阅读鉴赏(40分)

  • 8. 《两茎灯草》选自代作家的《》,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吝啬的严监生。
  • 9.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王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一次试卷发下来,我接过试卷看了一眼,“99分”,便顺手直接把卷子塞进书包。王老师说:“你有一道题错了,改正了吗。”我慢不经心地回答:“没有。”王老师严历地说:“马上改,不要放过一道错题。”我只好拿出试卷,把错题重做一遍。从此,端正了有错必改的好习惯。

  • 10. 草帽计

    ①长征期间,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敌军一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那时,正值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战士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 )。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贺龙同志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后面有一个团的敌军赶上来了。”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②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坡,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下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道命令,都面面相觑(qù),感到( )。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也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军令如山。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③一个团的敌军从后面急急赶来。敌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坡上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 ),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敌军军官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这支敌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一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④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这支敌军不以为意,想着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可敌机的驾驶员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些天他们天天飞呀,飞呀,到处寻找红军,连一点儿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为此,他们没少挨长官骂。他们一看地上的军队都戴着草帽,草帽上都印有红五角星,顿时喜出望外。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地俯冲下来,对着这批“草帽”敌军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个团的敌军官兵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⑤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 ),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选文的括号里。(填序号)
    A.喜从天降 
    B.拍手叫绝 
    C.汗流浃背 
    D.莫名其妙
    (2) 选文围绕“草帽”讲了一个智计故事,请你按照故事的线索和发展顺序,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选项。
    A.抢    B.戴    C.炸    D.扔

    红军草帽——红军草帽——敌军草帽——敌军“草帽”

    (3) 选文第②自然段,写出了红军战士们对贺龙将军下达“丢草帽”命令的不同表现,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写的意图是(    )(多选)
    A . 写出了红军战士们不愿意丢弃草帽的心情,说明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恶劣,行军艰难,草帽是战士们很重要的随身宝。 B . 描写红军战士们不同的想法与表现,是为了说明军令如山,再不愿意也得遵守执行。 C . 红军战士虽然执行了命令,但却对贺龙将军的指令猜不透、也不理解,这样写能够反衬出贺龙将军过人的智慧、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想常人不能想,为常人不能为。 D . 描写红军战士们懵懵懂懂,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猜测,是为后文贺龙将军的神机妙算埋下玄机、打下伏笔。
    (4) 贺龙的“草帽计”可谓是“神机妙算”,让我们来梳理贺龙将军的思维过程。

    算天时:

    算地利:

    算人心—算天上飞的敌军:

    算地上走的敌军:

    (5) 阅读了“草帽计”的故事,你觉得用哪句诗评价故事中的贺龙将军最合适?(    )
    A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 . 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C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D .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 11.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那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⑤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谁料苏大夫当没听见,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⑥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偷偷给了他。然后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⑦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⑧今儿的牌各有输赢,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⑨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 读完文章,请你完成下面的介绍卡。

    苏金散介绍卡

    ①绰号:    
    ②医馆位置:    
    ③爱好:

    ④行医规矩:

    (2) 文中划线部分描写的是苏大夫给张四接骨的片段,请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3) 文章最后写华大夫又疑惑又钦佩,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华大夫疑惑和钦佩的分别是什么。
    (4) 上文通过牌友、张四和华大夫的表现突出了苏大夫的人物形象,请你使用这样的手法,通过描写同学们见到老师的表现来体现老师的特点。
  • 12.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②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③捉:拿起来,举起,握。④轩冕:此偏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⑤废书:停止读书。⑥席:坐具、坐垫。⑦子:你,此指华歆。

    (1)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中“尝”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
    A . 尝试 B . 曾经 C . 辨别滋味 D . 经常
    (2) 翻译下列句子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3)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 )
    A .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除草 B . 管宁割断席子与华歆分开 C . 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 D . 管宁和华歆除草时捡到金子
    (4)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习作表达(30分)

  • 13. 从幼儿园开始,你的学习生活中便有了同桌,在这么多的同桌当中,谁是你最喜欢的同桌?谁是最有特点的同桌?……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位同桌写下来,可以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他或她的特点,用上人物描写的方法,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