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邛崃高埂中学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统考物理试题

修改时间:2024-11-14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
    A .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B . 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 20cm C .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15m D . 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m
  • 2. 下列关于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测量,读数时读到分度值即可 B .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数字要多保留几位 C . 实验时选用的仪器越精密越好 D . 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 3. 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     B .     C .     D .    
  • 4.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写法是(  )
    A . 16.48cm=16.48×102m=1648m B . 16.48cm=16.48×10-2m=0.1648m C . 16.48cm=16.48cm×10-2m=0.1648m D . 16.48cm=16.48cm×10-2=0.1648m
  • 5. 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v=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路程成正比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 . 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 6. 下图所示的物体运动图像中,能描述的是同一种直线运动形式的是(  )

           

    A . 甲和乙 B . 乙和丙 C . 丙和丁 D . 甲和丙
  • 7.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流星划破星空 B . 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C . 骏马奔驰 D . 枯叶飘落
  • 8.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 . 离弦之箭 B . 一日千里 C . 风驰电掣 D . 姗姗来迟
  • 9.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它前6s内的速度是(  )
    A . 5m/s B . 10m/s C . 20m/s D . 无法确定
  • 10. 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 3m/s B . 7m/s C . 3.5m/s D . 2.5m/s
  • 11.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 2∶3 B . 3∶2 C . 1∶6 D . 6∶1
  • 12. 如图所示,国庆期间“和谐号”动车满载旅客从成都东站缓缓驶出前往西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和谐号”动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 . 以司机为参照物,轨道旁的路灯在向成都方向运动 C . 以“和谐号”动车为参照物,司机在向西安方向运动 D . 坐在“和谐号”动车上的乘客相对于成都车站是静止
  • 13. 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 运动员、羚羊、汽车
  • 1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 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 . 3s时甲在乙的前方
  • 15.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  )

    A . 所用时间为2.4h   B . 所用时间为2.6h C . 平均速度为48km/h  D . 平均速度为50km/h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 16. 如图1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A的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A的长度是cm。如图2所示,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

  • 17.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7cm、5.36cm、5.35cm、5.45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cm。
  • 18. 如图所示,这段道路限制的最高速度为,从图中标志牌位置到达北京,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h。

  • 19.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108km/h,合m/s。
  • 20. 如图是中国建国60周年国庆彩车游行队伍中的国徽彩车,是唯一的不“喝”油的新能源动力彩车--纯电动彩车。国徽彩车以电力作为动力,运动过程中将能转化为能。

  • 21. 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大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

  • 22. 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

  • 23. 如图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t图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车是图中(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m/s。

  • 24.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 25.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公路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紧接着又以54km/h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了3000m。求:

    (1)该汽车在前10min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 26. 下表为D3018动车从上海到武昌的运行时刻表: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始发站

    09:50

    0

    南京

    12:02

    12:11

    301

    合肥

    13:11

    13:21

    445

    武昌

    16:11

    终点站

    841

    求:(1)该动车组从南京到武昌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若列车全长400m,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2min,求:隧道的长度。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 27. 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金将活动中的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次数

    降落伞绳长(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m2

    降落伞的总质量(g)

    降落伞释放高度(m)

    降落伞滞留时间(s)

    1

    1

    圆形

    0.5

    20

    3

    3.67

    2

    1

    圆形

    1

    20

    3

    5.82

    3

    1

    圆形

    1

    30

    3

    4.91

    4

    1

    正方形

    1

    20

    3

    5.81

    5

    1.5

    正方形

    1

    20

    3

    5.83

    6

    1.5

    正方形

    1

    20

    6

    9.24

    (1)活动中除了利用托盘天平外,还需要的工具有停表和

    (2)分析数据可知:在绳长、形状、面积、释放高度相同时,降落伞的总质量越小,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就越长;

    (3)本实验所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

  • 28.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2)图中 AB 段的距离 sAB=cm,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cm/s;

    (3)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选填“大”或“小”)。

  • 29.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学们进行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这一现象说明:

    (2)如图乙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说明声音能传递

    (3)若在月球上重复这个实验操作,将看到

五、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者不作答的得0分。)

  • 30. 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风力发电机发电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 . 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 . 在酒精燃烧放热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 . 给可充电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31.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B . 前2s的时间,小明跑的较快 C . 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D .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32.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B .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C . 只要物体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 33.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B . 甲、乙两火炬可能向左运动 C . 甲火炬可能向左运动,乙火炬向右运动 D . 甲火炬可能静止,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 34. 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 ,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 ,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 B . 钢轨的长度为 C . 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 D . 钢轨的长度

六、综合题(共10分)

  • 35.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油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A.在内径为1cm、长为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

    B.在玻璃管的最下端运用橡皮筋做上标记,作为零位置,然后从零位置向上,每隔10cm用橡皮筋做上个标记;

    C.先将玻璃管翻转,使气泡停在最上端,然后迅速将玻璃管翻转并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气泡在零位置时,按下停表,依次读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的位置时所用的时间。

    (1)小明同学在分析、评估实验方案时发现实验方案有缺陷,这个缺陷导致了无法准确地按下停表,缺陷是:

    (2)小明同学修正缺陷之后,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路程s/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1.0

    2.0

    3.0

    4.0

    ①请你用描点作图法在图乙中画出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气泡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②如图所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中,图也能反映该气泡的运动情况。

    (3)为了使气泡运动的速度变慢以便于测量时间,应将玻璃管(竖直/倾斜)放置。

  • 36. 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在下图中P1和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和n2分别是P1和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和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m?

    (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