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初中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修改时间:2024-11-08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 1. 我校八年级同学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体育测试,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
    A . 立定跳远成绩为8m B . 掷实心球成绩为6.5m C . 女子800m成绩为40s D . 男子1000m成绩为50s
  • 2.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 小明自己 B . 地面 C . 自行车 D . 路边树木
  • 3. 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乙运动到A点时共运动了240m B . 乙的速度0.5m/s C . 乙比甲晚40s出发 D . 甲、乙在A点速度相同
  • 4. 下列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 樟脑丸变小 B . 露珠的形成 C . “雾凇”的形成 D . 河水结冰
  • 5. 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3℃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
    A . 冰水温度都不变 B . 冰水温度都升高 C . 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 .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 6. 如图,古琴演奏家正在演奏名曲《高山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B .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 . 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声响度不同 D .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声音调不同
  • 7. 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步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凝固 C . 液化 D . 汽化
  • 8. 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    )
    A .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 阻断噪声传播途径 C .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 9. 弘扬抗疫精神,一丝不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志愿者手拿扩音器组织大家排队,如题图所示。志愿者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使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10. 如题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周边的人却听不到耳机里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 11. 如图所示,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为15min,15min=h,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12.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 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冬天,北方的菜窖里常常会放一桶水,这是利用水结冰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来防止蔬菜被冻坏的。
  • 13.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 14. 如图甲是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做物态变化实验时的情景。把干冰放在敞口的容器中,会发现在周围出现大量“白雾”,“白雾”是由经过 (填物态变化)而来的;把干冰放入试管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乙),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气球中的气体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 15. 如图所示,烧瓶中水停止沸腾后,往烧瓶底部浇冷水会发现烧瓶内的水(选填“不会”或“会”)重新沸腾。这是因为给烧瓶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体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液体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6. 人们的饮用水约70%来自固体冰形成的淡水,夏天使用风扇时,风扇吹风加快了皮肤表面汗水的,所以人感觉到凉爽。常见的气体打火机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将可燃气后储存其中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7分+7分+6分=20分)

  • 17. 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根据如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

    提出使用温度计时注意事项中①;②

  • 18. 小易同学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设计如题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点A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易同学向下按动机械停表上的启动按钮,记录了小车运动到斜面上B点和C点的时间分别如图乙、丙所示,tBC=s;

    (3)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 19. 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小球被弹开,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敲响右边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且声音可以传递

    (3)如图丙,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是由声源的决定的;

    (4)如图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等大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选填“升高”或“降低”)。

  • 20. 如题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2)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

    (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时,试管内的“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选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

四、计算题。(7分+6分=13分)

  • 21.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东华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利用节假日前往距离他家的渠县高速路口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某日早上5∶00他父亲开车送他前往,途经黄花大道北段时有一段长的区间限速路段如题图所示,在该区间以的速度行驶了后东华父亲才意识到超速。求:

    (1)东华父亲在限速区间超速行驶了多少米?

    (2)东华父亲行驶完剩下路段最终不会被判定在该区间超速,他必须将车速降低到多少(不计减速所需时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