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古诗文。(28分)

  • 1. 默写。
    (1)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 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5) 南朝四百八十寺,。(杜牧《江南春》)
  • 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李白被称为“诗仙”,《望岳》的作者被称为“”,后人将两人合称“”。
    (2)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五律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向上的朝气。 B . 一、二两句采用设问的形式,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 . 三、四两句采用对偶的形式,写出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D . 七、八两句隐含“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表现出诗人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ㅤㅤ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ㅤㅤ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ㅤㅤ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 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ㅤㅤ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本文选自清代学者纪昀的著作《》。
    (2) 翻译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 文中两次出现“笑”;作者既用“笑”刻画讲学家自以为是的形象,表达对他  的态度;又用“笑”刻画老河兵  的形象,表达对他认可的态度。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麻桥人庞安常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是日剧饮而归。

    【注释】①相:仔细看,审察。②戏:开玩笑。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麻桥人庞安常医而聋

    ①闻:

    ②善:

    (2) 对“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
    A . 书上没有数字,就深刻了解人的意思。 B . 没有写几个数字,就深深明白我的意图。 C . 写了没有几个字,就深深懂得我的意思。 D . 书上没写数字,就深深知道了人的意思。
    (3) 医生庞安常是个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现代文。(26分)

  • 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紫藤萝瀑布

      ㅤㅤ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ㅤㅤ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ㅤㅤ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ㅤㅤ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ㅤㅤ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ㅤㅤ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ㅤㅤ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ㅤㅤ

      ㅤㅤ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ㅤㅤ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ㅤㅤ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ㅤㅤ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紫藤萝

    整体长势

    花朵的形态

    我的感受

    眼前的“紫藤萝瀑布”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

    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2) 第⑩段画线句将紫藤罗花比作张满帆航行的小船,表达效果是 
    (3) 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

    结构上:

    (4) 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赞美如瀑布闪光流动的藤萝花的生命力。 B . 对旧时家门口紫藤萝花架被拆除的遗憾。 C . 思考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幸运与不幸。 D . 将对藤萝开花的感触升华为生命的感悟。
  • 6.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难忘的体罚

    ㅤㅤ  ①也许,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威信极高而能使所有学生都敬畏如神的老师,但肯定不会有哪位老师会像在我们镇上呆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那样,差不多成为全镇老少的严师,让大家膺服于心。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ㅤㅤ②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好吧,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拿起一本书就径自翻了起来。

    ㅤㅤ  ③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果然,伊丽莎白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____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ㅤㅤ④这次作弊的代价首先是一个漫长难熬的周末。 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才迷糊过去,又被噩梦惊醒——连卧室墙上那些歌星、影星们的画像似乎都变成了弗洛斯特女士,真让我心惊肉跳!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打定主意,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ㅤㅤ⑤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了老师的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只是……”

      ㅤㅤ⑥“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废纸篓。她又说道:“考试作零分计,而且——。”

      ㅤㅤ⑦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囫囵了。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我们面面相觑,从对方的脸上看到自己的窘态。“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我抖抖索索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听人说,人越是紧张就越会感受到痛苦,老师会先惩罚谁呢?

      ㅤㅤ⑧“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自己没挨打,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了伊丽莎白的呜咽。“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勇气说:“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茨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样了?”

      ㅤㅤ⑨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了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打呀!”

      ㅤㅤ⑩什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

      ㅤㅤ⑪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竟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内容有删改)

    (1)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的两种心理状态:①;②
    (2) 联系上下文内容,对文中第⑤段省略号所省略内容理解最适切的一项是( )
    A . 请保留原来的分数 B . 请用板子打我们吧 C . 请宽恕我们的错误 D . 让我们细细说理由
    (3) 第⑩段加点部分“原来如此”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
    (4) 选文开头说弗洛斯特女士“成为全镇老少的严师”,请结合下文内容,与这一称号不符的表现是( )
    A . 叮嘱我们考试时必须诚实有信、认真对待。 B . 每次考试前一直用那块松木板子警示我们。 C . 处理我们的作弊行为非常严厉又特别独特。 D . 当我们作弊后都用那块松木板子责打我们。
    (5) ①分析选文第⑧段接连用3个拟声词“啪”的表达效果?(写出一点即可)

    ②从全文来看,老师对我们实施的体罚令“我”“难忘”,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请分析:

    角度一:

    角度二:

三、名著阅读。(6分)

  • 7. 完成小题。
    (1)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 ,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 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2) 将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命运图填写完整。

四、写作。(40分)

  • 8. 题目:   二三事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入人名或称呼。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写人叙事文章。③不得抄袭。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