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修改时间:2024-11-12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填空题

    读诗,读文,也是读人生际遇。我们可以从“四面歌残终破楚,①”(秋瑾《满江红》)读出人生的困境;从“②,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出人生的坎坷;从“长风破浪会有时,③”(李白《行路难》读出人生的自信)。面对国土沦丧,辛弃疾展现出“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面对贬谪境遇,范仲淹传递出“⑤”(《岳阳楼记》)的乐观旷达情怀。

  • 2. 选出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篝火(gōu)      聒噪(guǒ)        红妆素裹(zhuāng) B . 恣睢(suī)          筵席(yán)       富丽堂煌(huáng) C . 赃物(zāng)     箴言(zhēn)      根深蒂固(dì) D . 褴褛(1ǚ) 箫索(xiāo) 间不容发(fà)
  • 3.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舍得放弃还是一种自守。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____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身外之物所束缚,就很少能感受到生活的____和多彩。放弃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保持淡泊心境.把名利看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____情操,专注于我们的精神生活。这种____的放弃,就是一种人生的自守。

    A . 即使   奇丽   培养   豪迈 B . 如果   绚烂   磨炼   旷达 C . 倘若   绚丽   陶冶   豁达 D . 既然   艳丽   锻炼   豪放
  • 4. 下列各项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①走过夜路的人,对星光会有种莫名的亲近,因为它会陪你一道穿过黑暗。②去山上的小路,平日里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③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④可是,当我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星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变得平安了。⑤有了星光相伴,山路也没想象的那么难走了。

    A . “星光”是名词,“走起来”是补充短语。 B . 第③句画线句子中“可以”作状语,“跳动”作谓语。 C . 第①句和第⑤句都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D . 第④句有语病,应该把“平安”改为“平静”。
  • 5. 选出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
    A .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B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这首词是作者的中秋感怀之作。我们曾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 C .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南宋文学家,军事家。本文写于作者贬官滁州期间。 D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阅读(45分)

  • 6. 古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在引出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 B . 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C . 乙文论证的观点是正义比一切事物都重要。 D .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
    (2) 下列句中画线部分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观夫巴陵胜状 B . 义贵于其身也       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 . 死亦我所不以小而为之 D . 断子手足               人皆有
    (3) 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项(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①③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5) 【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用原文回答。)
    (6) 【甲】文开头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7)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请说明理由。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答题。

    贺兰山凝眸

    (乔洪涛)

    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

    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

    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

    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

    批注:第④段写____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

    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批注:第⑥段写____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

    (1) 【感知文本】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

    (2) 【聚焦所见】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①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请从修辞、词语、句式等角度任选其一,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请从重音、语调等角度任选其一,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

    (3) 【体会情思】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

    批注:第段写

    (4) 【领悟精神】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答题。

    ①“治大国如烹小鲜”,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经典名言阐述治国之道,强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倡导精细化的工作态度,善于在精细中出彩。

    ②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各领域治理精细化程度的跃升。立足具体实践,精细化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复杂问题、现实难题,只有“把准脉”抓住症结,“开准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同时,对于群众反映一些干部在工作作风、方法、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破解之道也正在“精细”二字。追求精细、实现精细,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③精细化应以前瞻性为前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增强工作前瞻性,提高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看海面上航船的“桅杆”,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顺应大势、把握机遇中赢得未来。

    ④精细化须以察实情为基础。飞针走线,关键在定好位、选好点。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某种意义上就是定位、选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工作也就谈不上精细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弄清最真实的情况,摸透最鲜活的民意、才能精确研判、找到解决问题的“桥”和“船”,进而实现精准施策。

    ⑤精细化当以信息化为支撑。虚拟与现实相互交织,线上与线下融合融通,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不断演进,数字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这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着眼于更好开展工作,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思路举措,切实转变理念方式,把握好信息化时代精细化治理的新需求、新特征、新趋势;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治理方式向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治理精细化。

    ⑥精细化要以好作风为保障。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担当作为,贵在经得起细处检验、精度衡量。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细、抓而不实,必然会情况不清、作风不实、思路不明、措施不当、效果不佳。诚于心,才能工于精。自觉以精准思维促进作风转变,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真正把“精”的要求和“细”的标准立起来,才能做到细致、精致、极致,让精细化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常态、一种习惯。

    ⑦历史的宏图,总是绘就于平凡的细节。让我们以精雕细琢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功夫,一茬一茬接着干,一件一件去落实,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我们就一定能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把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1)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无论面对复杂问题,还是对于群众反映一些干部在工作作风、方法、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破解之方法都应“精细”。 B . “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这些都是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的体现。 C . 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治理方式向数字化转型,这是更好开展工作的一个方面。 D . 好作风等同于做事要精细化,其体现在工作认真、工作抓得紧,只有这样,思路才会明了、效果才会好。
    (2) 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选文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 9. 名著阅读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自由诗的特点非常明显,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B . 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他这一时期的诗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C .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 . 《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2) “故地重游”公众号策划了一条名著旅游路线图。请你在以下地点中选择一个,结合名著内容,依照示例进行简要解说。

    示例:白虎堂——林冲被陷害带刀进入这里,以行刺罪被发配沧州,他妥协忍让。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品揭露封建统治腐败黑暗的主题。

    A.黄泥冈(杨志)         B.会稽山(王冕)        C.省城贡院(周进)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 10. 综合性学习

    永吉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班委会拟定了节目方案,请你按照由“序曲”到“尾声”的主题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空白处的版块主题。

    序曲

    忆往昔

    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

    第一章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相声《家访》

    舞蹈《老师·妈妈》

    第二章

    诗朗诵《青春》

    时装秀《春天的色彩》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尾声

    舞蹈《让梦飞起来》

    歌曲《奔跑》

    朗诵《少年中国说》

    (2) 小语想送给她喜欢的数学老师一副对联,请你帮她完成。

    寥寥线条,勾勒智慧人生;

    (3) 班委会准备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内含三年来有关班集体学习、活动的照片,教师风采和同学素描等资料,请你为纪念册设计一个封面。(提示:你打算为班级纪念册取一个什么名字?封面绘制什么插图或选择什么照片?配一段什么文字?简要说明你的设计方案。)
  • 11.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向阳而生》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眼睛

    陈科全

    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装得下高山/装得下大海/装得下蓝天/装得下整个世界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时遇到心事/就连两行泪/也装不下

    作文要求:①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