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四)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0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 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 . 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 . 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 . 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 2. 汉代政府很重视农神祭拜,祭拜的对象包括神农、后稷、土地神、蚕神、谷神、雨师等。朝廷也在各地广立社稷,对民间神灵信仰内容和祭祀形式也予以规范和指导。汉代政府高度重视祭拜农神,意在(   )
    A . 宣扬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 B . 强化民间以农为本意识 C . 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 . 借助农神恢复农业生产
  • 3. 宋代画院一般仿照学校,设立佛道、人物、山水等科目,分门培养人才。画院考试常以古诗句为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乱山藏古寺”“竹锁桥边卖酒家”“蝴蝶梦中家万里”等。这说明,宋代画院(   )
    A . 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B .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 C . 受到了主流思想的影响 D . 反映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 4. 郑成功1661年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立1府2县。1684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设1府3县,至1810年,台湾府下辖有4县3厅,此后在台设置的县级行政机构越来越多。这可以说明清代台湾(   )
    A . 经济社会发展 B . 机构改革频繁 C . 对外交流加强 D . 管辖面积扩大
  • 5. 19世纪70年代,部分官员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但直到90年代,以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棉纺织业才真正诞生。据此可知(   )
    A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 . 官督商办是近代企业先导 C . 民族工业始于棉纺织业 D . 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薄弱
  • 6.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系列文章指出,“在经济落后且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这种思想(   )
    A . 否定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B . 在后来中国革命中得到了证明 C . 确立了农民阶级领导地位 D . 导致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 7. 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一所日本农工学校,改造日本战俘。经过教育,学员“在思想上、政治上有了进步”,懂得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很多人还参加了反战组织。世界战争史上从未有过这种学校。该学校的创办(   )
    A . 丰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涵 B . 创新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形式 C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对日外交政策 D . 适应了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 8. 图8为1954年的“互助合作带来了光荣”“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两幅宣传画,材料信息反映了(   )

    A .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B . 土地改革得到了民众的积极响应 C . 国家政策得到工农群众拥护 D . 广大民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 9. 表1

    时间

    法案

    重要内容

    公元前367年

    《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

    恢复执政官制度,每年选出两名执政官,其中一名必须由平民担任

    公元前326年

    《彼提利阿法案》

    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因债务被奴役者获得释免

    公元前287年

    《霍腾西阿法案》

    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由表1可以推知(   )

    A . 平民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B . 奴隶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 . 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 D . 罗马的社会矛盾有所缓解
  • 10. 19世纪,波兰音乐家肖邦创作的波洛涅兹舞曲源自贵族沙龙中的伴舞音乐,他继承了原有舞曲的节奏,克服追求华丽、缺乏深度的沙龙趣味,赋予了作品悲壮宏伟、刚劲有力的音乐气质,抒发对祖国、对人民最真实的情感。这反映了肖邦(   )
    A . 追求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B . 对腐朽封建贵族文化的抵制 C . 揭示了社会的深刻矛盾 D . 在音乐创作中凸显民族意识
  • 11.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认为新经济政策若继续实施下去,不论修正与否,最多也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中度工业水平。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   )
    A . 被取代的必然性 B . 缺乏实施的可能性 C . 内容具有落后性 D . 没有推行的必要性
  • 12. 19世纪以来,专业史家倾向于将世界历史划分为不同国家来考察。近年来,更多史家改采以跨区域、大陆、半球、大洋和全球为单位的历史研究法,这被看作是当前史学的全球转向。这一变化(   )
    A . 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合作趋势加强 B . 反映了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 C . 基于世界文明交往和互动的深入 D . 体现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行会约始于唐,宋朝进一步发展。行会按行业组织,由行头管理,行头代表本行与官府交涉,维护本行利益,大体上已是工商业者的独立组织。但是,面对官府上下勒索,各行也是苦不堪言。各行制定产品质量标准,不达标者入得加入。行会内部相互帮助,排斥行外人员在当地营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29年,应国际商会的邀请,中国政府和工商界积极协调、合作,派代表参加了国际商会第五届大会,并提出“不平等条约及治外法权为中外经济发展之障碍,有即日取消必要。各国欲增进对华贸易,非以平等待遇不可。”虽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但国际商会同意中国建立国际商会中国分会并加入国际商会。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

    材料三

    1988年,全国工商联成为公有、民营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在国家政策研究中进言献计,还通过实际行动积极配合政府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全国工商联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国行会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派代表参加国际商会的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及原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1为19世纪以来英国、美国、日本与中国的技术扩散图,图中虚线为技术扩散走向。

    --摘编自清和《中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如何演进?》

    从图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由于敌人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央苏区出现工业品奇缺、农副产品滞销、价格上涨的现象,苏区军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为此,苏维埃中央政府在国民经济部设立了对外贸易局,在赤白交界地带逐渐构建起一个有总局、分局和采办处的“对外贸易网”,以苏区的产品如谷米、钨砂、木材、茶叶、烟、纸等,换回白区的工业品如食盐、布匹、煤油、火柴、药材等。在对外贸易运营过程中,实行灵活的外贸政策,对外贸易局直接经营部分商品,同时以“减收半税”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吸引私人商业。为了平抑粮价,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了粮食调剂总局,其仅在1933的五个月中,有27万元的商品流转,并得到7000余元的盈利”。

    ——摘自余伯流《中央苏区经济建设》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主要措施。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历史意义。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自由成为美国官方的战斗口号。然而,“自由”的主张与美国国内严重的种族歧视有着激烈的冲突与明显的反差。1940年冬,75%的国防工业不接受黑人,黑人在征兵入伍上也面临许多限制。二战所创造出的特殊环境与条件激发了黑人的种族意识、政治意识和寻求变革的渴望,同时也为民权运动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和良好的社会环境。1946年,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成员增加到45万多人。在协会的努力下,先后通过诉讼促使最高法院先后宣布祖父条款、白人预选制和歧视性文化测试等州法律违宪。二战使美国白人对黑人的观念因为黑人在战争中的杰出表现有了改变,这为战后反种族主义、黑人争取平等的公民权打下了思想的基础,也促使了战后黑人民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但对黑人的歧视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

    ——摘编自燕青《浅析二战对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陆贽(754-805年),苏州嘉兴人。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到唐德宗时更加严重。有鉴于此,陆贽吸取了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阐述的思想,认为“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故治天下者若身使臂,臂使指,小大适称而不悖”。为此他对唐朝前期的历史作了一番回顾:谈到在唐太宗时,由于妥善地处理了朝廷和地方的关系,内重外轻,“举天下不敌关中”,处于“居重驭轻”的有利地位,因而能够保持安定统一的局面。可是后来“承平渐久”,内地武备放松,地方的节度使权力日益扩大,关中实力日益削弱,外重内轻,结果安史叛乱,两京不守。他告诫唐德宗要“追鉴往事”,提出了“修偏废之柄以靖人,复倒持之权以固国”的方针。陆贽的这些主张无疑是正确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追鉴往事”的目的及其意义。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贽的见解体现的政治品格。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