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李兴贵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5月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 1.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繁荣的王朝,它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是( )
    A . 隋文帝、581年 B . 隋文帝、589年 C . 隋炀帝、613年 D . 隋炀帝、589年
  • 2.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   

    ②勤于政事,重用贤相姚崇、宋璟

    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0年初,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日本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上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火了,它体现了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渊源。唐朝时期,为中日友好往来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
    A . 白居易 B . 玄奘 C . 鉴真 D . 崔致远
  • 4. 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有(      )

    ①颜真卿     ②欧阳询       ③苏轼        ④赵孟頫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③④
  • 5. 李丽准备于暑假期间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她应该去(      )
    A . 山西大同 B . 河南洛阳 C . 甘肃敦煌 D . 陕西西安
  • 6.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藩镇割据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陈桥驿兵变
  • 7.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 . 方田均税法 B . 募役法 C . 农田水利法 D . 保甲法
  • 8. 下列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

    ①阿保机建立政权   ②赵匡胤建立宋朝   ③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①③④
  • 9. 毛泽东《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 赵构和铁木真 D . 赵构和忽必烈
  • 10. 北宋政府在地方各州设置的监督知州的官员是(         )
    A . 刺史 B . 通判 C . 节度使 D . 御史大夫
  • 11.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精忠报国”“抗金名将”“莫须有”等关键词,搜索出的历史人物是(          )
    A . 魏征 B . 文天祥 C . 戚继光 D . 岳飞  
  • 12.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苏湖熟,天下足”
  • 13.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 . B . 瓦子 C . D . 邸店
  • 14. 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

    ①造纸术   ②交子   ③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用于航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宋朝 D . 清朝
  • 16.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 )
    A . 撰写《唐本草》 B . 撰写《伤寒杂病论》 C . 编写《千金方》 D . 编写《本草纲目》
  • 17.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明朝长城起止点为(      )
    A . 临洮--辽东 B . 山海关--嘉峪关 C . 临洮--山海关 D . 嘉峪关--鸭绿江 
  • 18.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诸地……”材料中“戚家军”的历史功绩是(     )
    A .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 . 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 . 抗击荷兰殖民者 D . 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 19. 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 《资治通鉴》 B . 《梦溪笔谈》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 20. 下列有关台湾表述正确的是(     )

    ①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②隋文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③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1662年被荷兰殖民者侵占38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60分)

  • 21.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有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写出大运河示意图中A、B、C三处城市名称及①、②两段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开通的积极作用。
    (2) 隋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哪一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完善这一制度?
    (3) 材料三中这个“伟大僧人”是谁?其弟子将他路途所见所闻记录成书,这部书名叫什么?
  • 2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与必然趋势。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后来,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送岁币,换来了宋辽、宋夏、宋金的长时间和平。

    材料三: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政院管辖三个略低于行省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一个是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西北的藏族地区;其次是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西南的藏族地区;第三是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今前后藏和阿里地区。

    材料四: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1) 材料一反映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则他在位时期反映汉藏民族之间友好往来的史实。
    (2) 说出宋辽和议的盟约名称。
    (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哪一项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4) 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透过这一现象分析元朝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 23. 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一

    图 二

    材料二:太祖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谈道:“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注:法度不能执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摘自《明史》

    (1) 请给图一设计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说出这一制度的优势。
    (2) 图二反映了元朝实行哪一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3) 太祖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主荒臣专,威服下移”问题?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1) 小明同学选用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什么?
    (2) 图3“交子”是出现于何时的纸币?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
    (3) 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
    (4)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的原因有哪些?
  • 25.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衢者……”

    材料二:当时的航海技术水平是“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

    材料三:按照明政府的旨意,郑和船队进行贸易坚持“厚往薄来”的原则,即高价收购外来番货,而低价出售中国的货物。

    (1) 材料一中的“西洋”主要指现在的哪个大洋?结合“涉沧溟十万余里”说出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何地?材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
    (2) “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表明郑和船队已经使用哪种航海仪器?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为什么郑和船队能够“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衢”?
    (3) 明政府坚持“厚往薄来”原则,体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在这样的目的指引下,说一说郑和船队壮举带来的影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