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9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 1. “国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而结成的。国家维护一切缔约者的自由、平等、生命、财产,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个观点( )
    A . 揭示了国家的历史起源 B . 揭示了所有国家的共同职能 C . 确认了公民在国家中的真实地位 D . 掩盖了国家的阶级性质
  • 2.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 .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 .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 . 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D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3.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其特点包括(    )

    ①政治分裂割据   ②经济为庄园制  ③教会地位显赫   ④王权至高无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4. 笈多帝国是印度封建制的完成时期。笈多帝国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分封形成等级森严的附庸臣属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笈多帝国深受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 B . 种姓制度是笈多帝国形成附庸臣属关系的重要原因 C . 采邑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等级臣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D . 采邑制度不利于巩固笈多帝国的统治
  • 5. 随着阿拉伯商人南下东非沿岸,与东非沿岸班图人结合,斯瓦希里文明开始兴起。这是一种融合了阿拉伯文化与班图文化的文明。桑给巴尔苏丹国开始建立,并与中非大湖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材料体现了(    )
    A . 人类文明在交往中发展 B . 非洲文明具有多样性 C . 阿拉伯人是非洲文明发展的决定力量 D . 人类此时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 6. 欧洲人的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下列相关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 . 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 B . 法国——塔斯曼——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C . 荷兰——德雷克——到达合恩角 D . 荷兰——卡蒂埃——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 7. 《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    )
    A .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 B . 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 C . 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 D .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换
  • 8. 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了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突出表现了(    )
    A . 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 . 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 . 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 D . 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 9.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必要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更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材料意在说明(    )
    A . 间接民主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B . 代议制民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 精英治国可有效避免暴政的出现 D . 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的可能性
  • 10.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是指(    )
    A .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 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C .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 . 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 11.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上述材料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
    A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12.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材料认为奴隶贸易停止的原因是(    )
    A . 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B . 英国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C .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D .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 13.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建设性的使命”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
    A . 封建王公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B . 英国的宗教歧视政策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C . 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民族自治的目标 D . 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 14. 下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下列选项与这幅漫画主题一致的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奉行中立政策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对德宣战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D . 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 15.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
    A .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 . 工业化的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 .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 . 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 16. 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使国家获得统一 B . 都废除了奴隶制度 C . 都体现了民族自强意识 D . 都属于民族解放运动
  • 17. 有学者指出:“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与之相符的是(    )
    A . 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B . 强行割让苏台德等地区给德国 C . 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 D . 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交换条件
  • 18.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回忆录中指出,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后,“对外国舆论来说,我国突然成了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主角。人们再也不把它当作一个跑龙套的了”。法国由“跑龙套”到“主角”的角色变化,反映了(    )
    A .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 . 法国开始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C . 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 D . 美国的冷战政策遭到了反对
  • 19.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住群居村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主要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 . 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 B . 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 C . 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 D . 越南战争对美国社会造成影响
  • 20.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发表了题为《7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的国情咨文,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下列符合美国此时处境的是(    )
    A .  苏联开始与美国争霸 B . 西欧与日本经济崛起 C . 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 . 丧失政治大国各项优势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他(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以上均摘编自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1) 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形成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三,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3) 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