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园区莲花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96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君子好逑。
    (2) 求之不得,
    (3) ,在水一方。
    (4) ,胡为乎泥中!
    (5) 纵我不往,
    (6) ,儿女共沾巾。
    (7) 坐观垂钓者,
    (8) ,鸡犬相闻。

二、名著阅读

  • 2. 名著阅读
    (1) 傅雷认为      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
    A . 谦虚 B . 娴熟 C . 真诚 D . 直觉
    (2) 选出对名著《傅雷家书》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 傅雷对儿子的指导,就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 B . 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C . 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音乐家,次为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D . 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3) 根据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日傅雷夫人给傅聪信的内容判断,下面对傅雷为人处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一生清白,公私分明,严格到极点。 B . 他帮助人有极强的原则性,凡是不正当的用途,便是知己的朋友也不肯通融。 C . 他对什么事都严肃看待,理智强得不得了。 D . 爸爸说要寄东西回来,这是一种回报,免得人伸着脖子等。
    (4) 在一九六四年三月一日的信中,傅雷提到的在经济方面应做到的是(     )
    A . 发财 B . 吝啬 C . 做守财奴 D . 生活有条理,收支相抵略有结余
    (5) “亲爱的爸爸妈妈:真想不到能在香港和你们通电话,你们的声音口气,和以前一点没有分别,我好像见到你们一样。当时我心里的激动、辛酸,是欢喜又是悲伤,真是非言语所能表达。另一方面,人生真是不可捉摸,悲欢离合都是不可预料的。谁知道不久也许我们也会有见面的机会呢?你们也应该看看孙子了,我做了父亲是从来没有过的自傲。”

    选文画线句中的“欢喜”“悲伤”分别是因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也就是说,如果谁乱抛垃圾,就会被剁手。而这一立法一直延续到了秦朝。《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在街道上随便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60大板。

    早在宋代,就已有纸张回收的概念。现存世文物中有一卷北乾德五年(967年)的写本《救诸众生苦难经》,用的就是“还魂纸”。据明代发明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清代,紫禁城里还曾兴起过“光盘行动”。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就曾两次下旨,提倡节约粮食,其中一次他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

    古人的垃圾分类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有餐厨垃圾以及土石、木屑、废铜烂铁等其他生活垃圾,比如餐厨垃圾,早在秦汉时期以前,人们就将有利用价值的动物类垃圾如骨头、皮毛等,用来做成农服、饰品等物,植物类垃圾用作燃料使用,一小部分还能入药,如橘、柚之皮。

    (摘编自北京日报《故宫打造“零废弃博物馆”》)

    (材料二)

    2019年,“垃圾分类”不仅搅乱了全国人民的“垃圾桶”,同时也撬动了千亿市场,催生了众多创业公司,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增垃圾处理相关企业超过了七千多家。各种与垃圾分类相关的项目、公众号和小程序也应运而生,分类垃圾桶、代扔垃圾服务、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等纷纷涌现。一些大的科技公司也针对垃圾分类跑马圈地,比如支付宝上线免费上门回收垃圾服务,京东也推出了“垃圾分类”助手。虽然2019年里有关垃圾分类的众多创业项目仍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但随着垃圾分类的全面铺开,环保行业的潜力终将被不断释放,其实除了固废行业外,“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地也在广泛影响包装、食品、外卖、餐饮、酒店等诸多行业。而这些行业的企业的反应和行动则将决定其面临的究竟是挑战,还是机遇。

    (摘编自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社会“新时尚”》)

    (材料三)

    (1) 请结合(材料一)说说古代环保理念。
    (2) 有人认为扔垃圾是一件小事,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你的看法。
    (3) 根据(材料三)信息,分析当前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就此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 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2) 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①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②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3) 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段和段之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原因:

    (4)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A .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 .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 . 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 . 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5) 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

四、诗歌鉴赏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 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
    (2) “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五、对比阅读

  • 6.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 , 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嶲。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 , 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日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 , 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c6ng):流水声,③嶲(guī):鸟名,子规,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缘,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姜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计其长曾不盈寸 潭西南 B . 宫室、器皿、人物坻,为屿,为嵁,为岩 C . 便还家客九人饮于是 D . 之 似与游者相
    (2) 在下列句子的加点字中选出与例句中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 )

    例句:其岸势犬牙

    A . B . C . 皆若游无所依 D . 日光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②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4) 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六、作文

  • 7. 作文。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