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2.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检测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744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 .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2. 2016“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慢慢生长起来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3.

    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罗布代尔《文明史纲》,以1952年基数为100)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进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④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4. 下列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 . 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 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源:学考频道 D . 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 5. 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 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 6. 小明的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在1954年9月时,曾经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爷爷参加的活动可能是  (  )

    A . 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 . 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 .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7. 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8. 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

    A . “一五”计划时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9. 时代不同,主题不一。下表中1949~1956年应该填的主题词是(   )

    时期

    主题词

    1894——1921年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1956年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 .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 .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 10.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A . 三大改造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1.

    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2. 刘老师每天开着小轿车到学校上课,你知道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在(   )

    A . 土地改革期间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 三大改造期间 D . 文化大革命期间
  • 13. 泰来机器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该厂改名的时间是在20世纪(   )

    A . 40年代 B . 50年代 C . 70年代 D . 80年代
  • 14. 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是(   )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5. 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时期

    A . “一五” B . “大跃进” C . “文革” D . 改革开放
  • 16. 现在汽车已进入我们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

    A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 “一五”计划期间 C . 改革开放前夕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17. 第一个五年计划内,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是(   )

    A . 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 .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 .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8. 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 . 新中国建立时期 B . 解放前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二、综合题

  • 19. 请根据提示列出相关历史事件

    (1) 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是 

    (2) 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是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20.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写出三件即可)

    (2)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政策又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 21. 为贯彻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订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举一例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 2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材料二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引自1950年9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的声明

    材料三  解放前夕中国社会经济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局面。从抗日战争起到国民党政府崩溃的12年当中,通货增长了一千四百多亿倍,物价上涨八万五千多亿倍,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农村灾民达四千多万人。旧中国留给人民的是这样一个破烂不堪的“遗产”。

    材料四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回答以下问题:

    (1) 材料一中“华丽的转身”的标志是什么?

    (2) 材料中的“帝国主义”主要指哪个国家?中国政府针对侵略战争作出了什么决策?

    (3) 材料二中,为摆脱困境,国家采取什么措施扭转局面?这项措施实施的时间、目的和重点各是什么?

    (4) 这次大会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法律文献通过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5) 你认为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 23. 农业、农村、农民,俗称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中共十八大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来发展农村生产力。请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 建国后,为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党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 1953年—1956年,为实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采取了何种改造途径?

    (3) 1958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共产风盛行,我国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 上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24.

    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  下图是 1952 年和 1957 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材料三  1962 年 12 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通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县 149 个大队中,他跑遍了 120 多个。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 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 1956 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

    (3) 材料三中焦裕禄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 25.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王志珍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国和朝鲜高级代表将于本月23日在北京恢复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华盛顿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的会谈是美方和朝鲜会谈的“继续”。美方希望借此了解朝鲜“是否愿意做到先前的承诺和国际义务,还有在弃核问题上采取切实步骤”。——(中新网)华盛顿(2012年)2月13日电

    (1) 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 材料二所示属于什么类型的宪法?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 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被称为什么?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

  • 26.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 “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 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 27. 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规定“第一条: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民主和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 材料一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该文献的性质是什么?贯穿着什么原则?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

  • 28.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 图①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 观察图②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 哪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有直接关系?从图①到图②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