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线上教学评估检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 B . 陈后主荒于政事 C . 统一全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D . 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 2.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下列有关唐太宗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②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③创立了殿试制度        ④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4. 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  )

    A . 唐高宗 B . 唐高祖 C . 唐太宗 D . 武则天
  • 5. 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    )
    A . 贞观之治 B . 开皇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文景之治
  • 6. 有四位同学对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
    A . 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乙: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 丙: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7.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A . 八王之乱 B . 安史之乱 C . 藩镇割据 D . 宦官专权
  • 8. 以下能正确反映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9.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以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
    A . 两晋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 10. 吐蕃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这说明(   )
    A . 吐蕃首领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 . 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发展 C . 唐朝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 . 吐蕃与汉族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了
  • 11.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唐末农民战争
  • 12. 西北各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 . 主张对外开放 B . 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 . 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 13.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 . 掌握军权 B . 集中行政权 C . 集中财权 D . 集中司法权
  • 14.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郡县制
  • 15.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6. 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 . 颜真卿——《颜世家庙碑》 B .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 . 李白——“诗仙” D . 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
  • 17. 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 . 赞美杭州的繁华 B . 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 . 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 . 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 18. 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是(   )
    A . 党项族 B . 契丹族 C . 女真族 D . 汉族
  • 19. 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B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C . 南方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优越 D . 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 20. 南宋抗金斗争的性质是(    )

    A . 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 B . 反对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 C . 反对未来侵略的正义斗争 D . 统治阶级争夺权利的斗争

二、综合题

  • 21.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海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船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材料五:唐朝繁荣的经济文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开放的政策和博大的胸怀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千里长河”、“ 此河”指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工程?此河的中心在哪里?此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2) 材料三中的“考试制度”指什么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唐蕃和亲有什么历史意义?
    (4) 请你根据材料五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 曹翰《退将诗》

    材料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谚语

    材料三: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存,各民族在更大范围内交融,同时各民族之间不断征战……

    (1)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会采取这一政策?
    (2) 宋太祖实行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采取这一政策的历史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北宋真宗时,辽宋双方先战后和,达成协议,史称什么?
    (4) 少数民族政权“金”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南宋率领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抗金名将是谁?

三、简答题

  • 23. 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请列举两例新的生产工具。
    (2) 宋代,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从越南传入新的水稻品种是什么?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商业的繁荣催生了纸币的产生,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名称、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3) 中国的陶瓷器制造领先世界。唐代以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而闻名中外的陶瓷器是什么?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中国著名的瓷都的是哪个城市?
    (4) 我国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哪个朝代?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