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55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

    民族英雄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邓世昌

    历史事件

    抗击倭寇

    收复台湾

    血战黄海

    A . 抗击沙俄 B . 虎门销烟 C . 收复新疆 D . 武昌起义
  • 2. “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

    A . 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 . 鸦片战争期间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
    A . 中俄《瑷珲条约》 B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 . 中俄《北京条约》 D . 中俄《改订条约》
  • 5.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表明洋务运动(    )
    A . 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 . 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 .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主要是指(    )

    A . A B . B C . C D . D
  • 7.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
  • 8. 《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
    A .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B . 太平军占领天津 C . 义和团攻占南京 D . 英军攻陷南京
  • 9. 九年级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B . 中国工业化进程 C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D . 中国制度民主化进程
  • 10. 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 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 .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 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 11. 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B . 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C . 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 都创办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
  • 12.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幵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 . 挽救民族危亡 B . 实现富国强兵 C . 引领思想启蒙 D . 建立民主政治
  • 13.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欧美式的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辛亥革命的“时代性和世界性”体现在(    )
    A . 推动政治民主化 B . 暴力的革命方式 C . 反帝反封建目标 D . 实现了三民主义
  • 14.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5. 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 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 . 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 16. 某历史著作中有“师夷长技图谋自救”“公车上书轰动全国”“三民主义光芒闪耀”“民主科学旗帜飘扬”等章节,则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A .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 .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17.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    )
    A . 林则徐——“实业救园”的践行者 B . 邓世昌——“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 C . 张謇一一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D . 李大钊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 18.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 . 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 . 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 . 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 19.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

    A .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20.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汀泗桥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辽沈战役
  • 21.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描述某一时期中共的活动:“他们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着独立、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苏维埃。”材料中“不太正统的活动”(    )
    A .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 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 D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22.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
    A . 四渡赤水 B . 飞夺泸定桥 C . 三大主力会师 D . 遵义会议的召开
  • 23. 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人口损失则超过4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华北亊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亊变
  • 24.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 . 中华民国创建 B . 黄埔军校创办 C . 北伐战争胜利 D . 抗日战争胜利
  • 25. 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
    A . 延安 B . 瑞金 C . 广州 D . 重庆
  • 26. “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究或争执”。下列事件通过 “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华北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卢沟桥事变
  • 27. 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 . 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 . 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 . 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 28. 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
    A .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 .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C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29.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 . 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 . 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D .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30.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该漫画的寓意主要是

    A . 得道多县,失道寡助 B .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C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D . 地大物博,中国必胜

二、综合题

  •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材料三: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艰难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逐步解决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材料四:毛泽东在会议上尖锐地批评了李德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只知道纸上谈兵,并特别分析了他军事指挥的错误。大多数与会者赞赏和拥护毛泽东的发言,认为李德同志不适宜再领导军事了,应撤销他军事上的指挥权,让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

    (1) 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她的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3) 写出材料三中“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指什么?并指出中国共产党找到这条道路的根本依据。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会议”的名称。
    (5)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材料二:梁启超说:“任凭你像尧、舜那么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人答应。”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当时民间流传出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

    (1) 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次大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这次革命的领导者是谁?这次革命的领导者被人们称为什么?这位领导者最早喊出了什么口号?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成功之处)。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
    (4) 材料三中的“老猿”掌权时干的最不得人心的事是什么?“老猿”死后,中国陷入了什么局面?
  • 33.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1) 材料一作为“中国之巨祸”的是哪场战争?
    (2) 根据材料二“此后半个世纪”日本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哪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3)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 结合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日本政府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