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176 类型:单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王怒,即杀 B . 王即购千金 C . 舜发于畎亩 D . 妻扶视
  • 2. 下列句子中有关通假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B . 于虑(“衡”通“恒”,经常) C . 日光下(“澈”同“彻”) D . 门人烛来(“然”通“燃”,点燃)
  • 3.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他的诗歌作品集是《白氏长庆集》。 B .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辞官后写成315首七言绝句,编定为“己亥杂诗”。 C . 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一般和内容关系紧密。 D .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他被元军俘虏后经过零丁洋时。

二、其他

  •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惜夏日长

    ②零丁洋里叹零丁

    益其所不能

    ④教然后知

    ⑤日夜思欲楚王

    ⑥王欣慕

三、默写

  • 5. 按原文填空。
    (1) 《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期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2) 《赤壁》一诗中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诗句是:
    (3) 《过零丁洋》中表达文天祥崇高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
    (4) 《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大胆揭示历史真相,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5) 《己亥杂诗》中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四、名著导读

  • 6. 名著导读。

        他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以上选文出自(作家)的小说,文中的“他”是 (人名)。

五、综合性学习

  • 7. 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 【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A.古稀    B.垂髫    C.不惑    D.花甲   E.弱冠    F.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

    (2) 【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元。

    (3) 【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4) 【开班会拟标语】八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六、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 .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 . 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七、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1) 下面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之(侍奉) B . 其言(按照) C . 必烂也(这) D . 剑拟王(用)
    (2) 下列对“当于汤镬煮之”的“于”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 B . 被…… C . 在…… D . 自……
    (3) 文末两次用“拟”,而不直接用“杀”或“砍”,“拟”是“比画”的意思,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 从“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这句话应怎样理解“客”这个人?
  • 10.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

    【注】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舜于畎亩之中

    其筋骨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④非愈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 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

    (4)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攻之而不胜      (包围) B . 非不深也     (水池) C . 寡助之至,亲戚之  (通“叛”,背叛) D . 民不以封疆之界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 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孟子》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 B .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 . 文章中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D . 本文骈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 . 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5)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

八、命题作文

  • 12. 请从下面两道文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一)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写出真情实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