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08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速度、发展进程上也有明确反映。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t2时期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 . 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C . 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 D . 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2) 若用上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B .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C . 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 D . 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 2. 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 B . 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C . 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 D .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2) 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多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的是(  )
    A .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B . 矿产资源得到开发 C . 旅游业的兴起 D . 再城市化明显
  • 3. 下图为1~22年“一带一路”部分国家人口与平均夜间灯光强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期间(   )
    A . 中国的平均夜间灯光强度始终最大 B . 印度人口增长为现代型模式 C . 巴基斯坦经济水平低于印度尼西亚 D .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增长最多
    (2) 平均夜间灯光强度数据的获取主要利用了(   )
    A . 地理信息系统 B . 遥感系统 C . 全球定位系统 D . 数字地球
  • 4. 下图为安徽省铜陵市和黄山市三大产业结构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一产业比重铜陵市较小 B . 黄山市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 C . 第二产业比重黄山市较大 D . 第三产业为铜陵市的支柱产业
    (2) 造成铜陵市和黄山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 资源禀赋 B . 人口结构 C . 城市化水平 D . 科技实力
  • 5.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 . 遥感技术 B . 全球定位系统 C . 地理信息系统 D . 数字地球
    (2) 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 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 . 大地高程测量 C . 地震监测和预报 D . 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 6.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条件不同 B . 水热条件不同 C . 土壤条件不同 D . 光照条件不同
    (2) 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 . 土壤与植被 B . 水文与植被 C . 地形与气候 D . 地形与水文
  • 7.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 . 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 . 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 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2) 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②③
    (3)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 . 光照 B . 水源 C . 地形 D . 土壤
  • 8. 去食堂就餐用餐卡,去图书馆借书用借书卡,进电子阅览室还需再办一张卡……如今的大学生手里的卡可真不少,使用起来自然也极不方便,山东电信推出的“翼机通”系统已经在全省60多所高校亮相,学生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校园内就餐、借书、上网“畅通无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数字校园”是指(   )
    A . 对校园内所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 . 远程教育和网上学校 C . 计算机辅助教学 D . 建设虚拟学校
    (2) 有关“数字校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可以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 B . 建设校园网络需要用网络、通信技术 C . 数字校园只局限于校园内使用,无法面向社会 D . 利用校园网络,教师可以在家中进行电子备课
  • 9.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 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0.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 . 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 . 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 . 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 . 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2) 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
    A . 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 . 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 . 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 . 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 11.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政策 B . 交通运输 C . 劳动力 D . 市场
  • 12.     2016年1月14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推进荒漠化治理。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如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 过度樵采 B . 水资源利用不当 C . 过度开垦 D . 过度放牧
    (2) 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消失,风沙肆虐,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 沙枣林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
    A . 土地盐碱化严重 B . 沙枣林不适合在当地栽种 C . 乱砍滥伐,过度樵采 D . 林带过大、过密,林水矛盾突出
    (2) “再造河西”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 . 大量开荒 B . 生活用能问题 C . 发展交通 D . 完善生态体系
  • 14.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
    A .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 .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 .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 D .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 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
    A . 生态效益为核心 B . 消除贫困为核心 C . 社会效益为核心 D . 政治效益为核心
    (3) 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
    A . 育草封沙 B . 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 . 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D . 设置沙障工程

二、综合题

  • 15. 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黏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面积正以每年1 000平方米的速度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该地区。

    (1) 材料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
    (2) 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形成的原因是
    (3) 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
    (4) 结合材料,你能为该地区提出哪些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
  • 16.     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4月12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取得丰硕成果,乘坐“雪龙”号凯旋。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 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 “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 . 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 . 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 . 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 . 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 17.

    阅读图文材料,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 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 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