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青海平安第一高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639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图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大部分地区气候属于( )

    A .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 温带季风气候 C .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2.

    下图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图回答问题。

    (1) 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 )

    A . 一年一熟 B . 一年两熟 C . 两年三熟 D . 一年三熟
    (2) 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 冬小麦、黄麻、水稻 B . 柑橘、菠萝、椰子 C . 甘蔗、水稻、玉米 D . 春小麦、玉米、甜菜
  • 3.

    下图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 )

    A . 4月~10月 B . 10月~次年4月 C . 3月~6月 D . 11月~次年3月
  • 4.

    下图是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的草业一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是( )

    ①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②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

    ③密切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

    ④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下图是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的草业一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东北地区牧业发展重点是( )

    A . 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B . 继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发展饲养业 C . 发展以屠宰为主的原料型生产 D . 围绕本地区城市消费需要,发展乳畜业生产
  • 6.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M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 季风水田农业 B . 商品谷物农业 C . 大牧场放牧业 D . 混合农业
  • 7.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 . 热量条件 B . 土壤条件 C . 降水条件 D . 光照条件
  • 8.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P地具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是( )

    ①净化空气              ②美化环境               ③调节气候           ④涵养水源

    ⑤调节径流              ⑥蓄洪防旱               ⑦降解污染           ⑧保护生物多样性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③④⑤⑥⑦ C . ③④⑤⑥⑦⑧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
  • 9.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示平原区域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A . 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 . 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C . 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 .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可能原因是( )

    ①工业基砌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 . 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 )

    A .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 . 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 .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 . 工业稳步增长
    (2) 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

    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⑤
  • 12.

    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 . 工业、农业、服务业 B . 服务业、工业、农业 C . 农业、服务业、工业 D . 工业、服务业、农业
  • 13.

    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

    A . B . C . D .
  • 14.

    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

    A . B . C . D .
  • 15.

    读下图,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 . 热量、光照 B . 光照、水 C . 地形、土壤 D . 水、地形
  • 16.

    读下图,对本区农业资源的利用,下列方式合理的是( )


    A . 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水稻与园艺业为主 B . 通过改造地形,将本区的小麦种植向高海拔地区发展 C . 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 . 大范围实现林业专业化生产
  • 17.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城市分别是( )

    A . 兰州、上海 B . 靖边、广州 C . 鄯善、南宁 D . 中卫、南宁
  • 18.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

    A . 中亚 B . 俄罗斯 C . 西亚 D . 乌克兰
  • 19.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 . 缓解能源紧缺 B . 改善水体质量 C . 促进减排除污 D . 保证能源安全
  • 20.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 )


    A . b B . d C . C D . a
  • 21.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有( )

    A . a、b B . a、C C . a、e D . b、e
  • 22.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 )


    A . 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 B . 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C . 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D . 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 23.

    下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 . 电子制造业 B . 服装制造业 C . 食品加工业 D . 黑色金属冶炼业
  • 24.

    下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服装制造业分布趋势的变化,直接引起了我国( )


    A . 北煤南运 B . 南水北调 C . 西气东输 D . 入口迁移
  • 25.

    下图是某类型企业迁移动因图,影响该类型企业迁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 政策和市场 B . 原料和交通 C . 劳动力与燃料 D . 燃料和原料
  • 26.

    下图是某类型企业迁移动因图,该企业类型可能是( )

    A . 粗铜冶炼工业 B . 啤酒工业 C . 电子装配工业 D . 家具制造业
  • 27.

    下图是东亚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式示意图。IT产业在东亚内部各国和地区之间转移的部门和时间的顺序,依次是( )


    A . ①④⑤一②③一⑥ B . ①一②一③④ C . ⑥一①②③一④⑤ D . ①②一③④一⑤⑥
  • 28.

    下图是东亚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式示意图。导致IT产业从图中甲地到乙地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

    A . 劳动力 B . 内部交易成本 C . 市场 D . 资源
  • 29.

    下图是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使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其有利条件是( )

    A .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 .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 . 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D . 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30.

    下图是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 . 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 . 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 . 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 . 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 31.

    下图是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这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 . 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 . 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 . 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 . 科技迅速发展,潜在市场广大
  • 32. 某人从赤道以北3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西、正南、正东、正北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 )

    A . 出发点 B . 出发点以西 C . 出发点以北 D . 出发点以东
  • 33. 从甲地(50°N,80°E)到乙地(5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 . 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B .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C .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 D . 先向正东,再向东南走
  • 34.

    读“经纬网图”,图中阴影部分实际面积的大小是(    )

    A . 甲与乙相等 B . 甲大于乙 C . 甲小于乙 D . 不能确定
  • 35.

    读“经纬网图”,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 东南方 B . 东北方口 C . 西南方 D . 西北方
  • 36.

    读下图,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A . B . C . D . 乙和丙
  • 37.

    读下图,若图示甲、乙、丙三处阴影面积相同,则关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 . 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 . 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D . 乙的比例尺最小
  • 38. 某人发现他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南侧是南半球,北侧是北半球,此人位于(    )

    A . 20°W,0° B . 160°E,0° C . 0°,0° D . 180°,0°

二、综合题

  • 39.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

    (1) 东北地区从东向西年降水量和积温分布呈现的规律是?其中,B处积温最低、年降水量最高的原因是?

    (2) 东北地区是我国比较稳定的、商品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小麦、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细粮作物。试分析图中C、D两地自然条件,选择最适合的粮食生产布局:

    ①C地最适合的粮食生产是?理由是?

    ②D地最适合的粮食生产是?理由是?

  • 40.

    下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2) 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3)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着一定困境,究其原因有?

    (4)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B地区传统加工工业带来巨大冲击,今后,该地区应如何应对?

  • 4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的新型建筑。

    材料二:图甲为漂浮房屋景观图,图乙为荷兰区域略图。

    (1) 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

    (2) 分析该区域适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条件。

    (3) 如果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