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安庆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920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春秋时期的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材料中所说周朝( )

    A . 王室力量雄厚 B . 四方诸侯雄起 C . 实现天下一统 D . 王权依托神权
  • 2. 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

    A . 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 B . 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 . 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 D . 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
  • 3. 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貲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 )

    A . 实行察举制 B . 颁布推恩令 C . 设刺史监察 D . 建“内外朝”制度
  • 4. 汉代谶纬迷信盛行。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这种现象的出现( )

    A . 反映统治的没落 B . 与新儒学紧密相关 C . 遭到统治者的禁止 D . 导致西汉的覆亡
  • 5. 民国二年袁世凯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民国三年,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十二月,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启超都推辞未就。这说明梁启超( )

    A . 由维新改良转向民主共和 B . 助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 C . 坚持民主宪政的追求 D . 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 6. 《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中提到"教育工作应该为战争与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教育服务观点出发,教育为着战争……用教育工作帮助战争的动员",这种教育(     )

    A . 具有泛政治化倾向 B . 走群众路线 C . 具有全盘苏化倾向 D . 服务抗日战争
  • 7. 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 )

    A . 阴谋发动内战 B . 坚持一党专政 C . 抢夺抗战果实 D . 破坏国共合作
  • 8. “罗马法规定有能力的罗马人要承担更重的国家公职,做这样的事都是无偿的,所以这些职位被称为“荣誉”,而且任职者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应付公共的开支。最后,罗马法中还有公益许诺(Pollcitatio)制度,即已担任或将担任公职的人允诺以自己的费用为自己的城市完成某项公共工程。”这说明罗马法( )

    A .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B . 关注执政者的经济实力 C .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 . 重视团体主义精神
  • 9. 中国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和农业人口占80%,生产力主要还靠人力,农民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邓小平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

    A . “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 B . 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 C . 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 . 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
  • 10. “虽然欧盟的“民主赤字”为人诟病,欧盟还是以“暗度陈仓”的方式继续排斥代议机构对欧盟政策制定的监控:一方面,在“欧洲制宪会议”之后,欧洲议会的法律地位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现实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欧洲议会被边缘化的现实却没有改观。”上述现象表明(     )

    A .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 . 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 C . 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D . 欧洲经济形势不乐观
  • 11. “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比如,各大国在网络、太空、极地、远洋等“新疆域”的战略较量向纵深发展,其激烈程度非同寻常。”材料表明当今世界(     )

    A . 政治多极化趋势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 C . 合作与竞争并存 D . 和平与动荡并存
  • 12. 当代史学家E.P.汤普森说: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多数英国工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之间有共同利益,他们的利益与统治者和雇主们对立”,从而“形成”了阶级。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工人的出现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诞生 B . 阶级斗争是工人阶级的出路 C . 阶级是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的集团 D . 呼吁工人阶级的团结

二、综合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然则我中国前此果属于何本位之国乎?吾盖羞言之, 我中国前此实无本位也。”“夫所谓货币者, 必其有一定之格式, 一定之价值, 以其单位之个数,为易中之标准,以衡量百物之价者也。中国现行之货币,惟铜钱足以当之耳,其用银两,则日若干两若干钱。夫两与钱乃衡量他物之名,非数计货币之名也。以云用银,是乌乎可。嗟夫! ”

    ——张品兴《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   从1901年1月开始到1902年12月的短时间内伦敦市场的银价暴跌了23%左右,银价的暴跌使清王朝的财政陷入了更为危险的状态。1904年初美国“会议货币专使”精琪向清政府提出币制改革方案“A New Monetary System forChina”。构成内容大致为(1)立即导入金汇兑本位制;(2)聘用外国人担任司泉官并由列强“监督”币制运营等。……张之洞在反驳精琪方案的同时提出作为实行币制改革的预备措施即在湖北铸造库造l两重的新银元。清政府接受其提案,决定在判明新银元的成败之前不采取任何措施。对此,梁启超曾批评张之洞的主张是经济学门外汉的“谰言”。

    ——《20世纪初(1902—1904)的币制改革论及其意义》

    材料三   美国通过最脆弱的希腊攻击了欧元,火烧连营使得欧盟摇摇欲坠,欧元地位大大动摇,资本快速流向美国,修复美国资产负债表;通过挑起中日钓鱼岛之争,两个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在潜在战争影响下源源流向美国,并打击日元和人民币,能挑战美元的欧元、日元、人民币受到打击,美国则从危机中快速恢复。

    ——《货币战争》

    (1) 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中国币制的缺陷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精琪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最终废弃的原因。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货币在内政外交中起到的作用。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年来,我国历史研究开始了“眼光向下”的学术转向。……弥补了书面文献多限于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缺陷,为研究以普通民众为对象、以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为中心的研究取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基础。不过,更重要的还在于不同人群从不同角度……,打破了过去“一元”“单向”的研究模式,……如果研究者习惯于从官方文献与精英话语中爬梳资料,就很难摆脱精英主义的思维窠臼。……而且,在研究“触角”不断向底层探索的过程中,研究者也越来越感觉到“眼光向下”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而要进一步追求“自下而上”。尤其是在近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的行为选择与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市民视角”已经成为重新书写城市历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1) 请给材料中提到的历史研究的“眼光向下”下定义。

    (2) 谈谈你如何看待历史研究中“眼光向下”的学术转向。

  •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布什政府上任3个月以来,在朝鲜半岛、中东以及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等诸多国际上态度趋于强硬,“单边主义”倾向明显。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奥巴马认为,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已经使它在国际上丧失了人心,这使得美国难以承担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因此美国必须放弃这些做法,改变自己的形象,重新恢复其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具体的改变就是:在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进行改革的前提下,更多地在国际组织的框架下行动;更多地与美国的欧洲和日本盟国协调立场、密切合作,而不是一意孤行;把北约作为是美国推行其外交政策、同恐怖主义和其他全球性问题作斗争的最可靠的国际组织;改变以往布什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忽视,同其他国家合作来应对这一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共同问题。

    ——《人民日报》

    (1) 根据材料概括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

    (2) 根据材料概括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异同点。

  •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权派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胡适、罗隆基等一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五四”后,中国各种思想搏击争鸣,自由知识分子办报办刊传布思想,各种论争不断。1928年8月,国民党宣布“军政”告终,“训政”开始,党国体制及蒋介石的权威地位初步形成。此时国民党内反蒋力量将“民主”等原则高高举起,与人权派所追求的“民治”、“人权”、“宪政”形成了呼应。同时,上海出现多个商业团体组织请愿团,要求国民党中央实行民主。从实质上看,“人权运动”乃十足的“宪政运动”。但由于实力弱小,他们不具备从事实际政治运动的实力和条件,只能幻想国民党自上而下推行宪政。人权运动在精英知识界掀起波澜,但广大民众却充耳不闻,实际成效也微乎其微。国民党对于人权派不断采取封杀手段,始终没有实行宪政。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宣布由“训政”进入“宪政”,结果是演出了一场滑稽剧,最后被赶出大陆。

    ——摘编自袁刚、邓博宇《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人权运动的内容并简析失败的原因。

  •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格鲁吉亚地处黑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黑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1922年,斯大林提出了建立苏联的“自治化”方案。按照这个方案的规定,格鲁吉亚等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列宁对这一方案表示了不同意见,建议把“加入俄罗斯联邦”改为“同俄罗斯联邦一起正式联合组成欧洲和亚州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对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苏联解体的时候,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车臣。格鲁吉亚一直是车臣获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2008年8月8日至8月18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1) 根据材料指出斯大林和列宁的方案的主要分歧。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08年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爆发战争的原因。

  •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利奥十世教皇(1513—1521年在位)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教皇,他的父亲——洛伦佐·德·梅第奇是意大利政治家,外交家、艺术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利奥十世曾三次参加过教皇选举,三十八岁时被选为教皇。他是一位“生活的艺术家”,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却不知道如何去应付他所活着的年代。他以就职演说中的惊人之语“既然上帝授予我们教皇的职位,那么让我们享受它好了”而闻名,他代表了文艺复兴教皇的态度。利奥关注艺术美感和感官享受。开始他把路德的反叛当作“一个修士的争吵”,到他写了一封信谴责路德时,德意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站到那个真诚的圣奥古斯丁团教士一边了。

    据史料所述,拉斐尔对这位教皇一度怀有期望,因而对他表示异常的谦恭。1519年,拉斐尔在致利奥十世教皇的一封长信中曾这样说:“很多教皇有您老人家的这种称号,但是从来不象您那样具备如此伟大的学识、勇气和精神……有许多教皇只知肆意破坏,歪曲古代教堂、雕像、凯旋门等建筑……而您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关怀那些不多的建筑如何得以保全,它们是古代祖国和伟大的意大利的光荣。”

    (1)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利奥十世教皇所处时代的特征。

    (2)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拉斐尔、路德对利奥十世教皇的不同评价及原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