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754 类型:中考真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于chán    忌dàn     口头chán      鸡毛子tǎn B . 歌ōu      伛gōu     老yù          心沥血ǒu C . 海cāng    茫cāng    然chuàng      满目痍chuāng D . 泣zhuì    拾duo     点zhuì        耕陇上chuò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一碧万顷  鳏寡孤独  恃才放犷  忧谗畏讥 B . 豁然开朗  塞翁失马  辗转反侧  落英缤纷 C . 觥筹交错  箪食壶浆  老骥伏历  泯然众人 D . 披坚执锐  物事人非  一鼓作气  因势象形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出土的楚乐器看,编钟与编磬往往在一起,以构成“金石之声”。编钟音色丰富优美,重击如          , 轻敲若         , 闻之令人心旷神怡;编磬至今仍有优美的音质,并刻有以凤鸟为主题的凹凸纹饰。这些凤鸟,有的回首展翅           , 有的昂首远眺          , 有的仅露首尾神态盎然,充分体现了楚人声形兼美的匠心。

    A . 风动杨柳   雷霆万钧   栩栩如生   动感十足 B . 风动杨柳   雷霆万钧   动感十足   栩栩如生 C . 雷霆万钧   风动杨柳   栩栩如生   动感十足 D . 雷霆万钧   风动杨柳   动感十足   栩栩如生
  •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令人倍感骄傲的是,荆门已连续四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 B . 在荆门的古代文明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独特魅力的是楚文化。 C . 楚文化的辉煌成就主要取决于是否推行变法和发展经济。 D . 不断弘扬、宣传和挖掘楚人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仅少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B . 《水浒传》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如同为侠肝义胆,鲁智深侠义中透着率真,常以假见真;李逵则侠义中显出粗鲁,却粗中有细。 C .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以富有童话色彩的奇幻故事讽刺社会现实的小说。 D . 词到宋代达到艺术顶峰,和唐诗并称双绝,各极其美.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发,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善的友爱”更持久

           ①一位哲人曾把友爱分为三种:“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善的友爱”。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互相友爱,主要出于三种原因:一是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好处,这就是“有用的友爱”;二是对方能够为自己带来快乐,比如人们愿意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这个人能够带来快乐,这就是“快乐的友爱”;三是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希望对方好而形成的友爱,这就是“善的友爱”。从一定意义上说,友善就是“善的友爱”,它源自人们对善的追求,传递的是平等、尊重和互助。

           ②稍加分析就不难理解,“善的友爱”比“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更值得倡导。有用或快乐都很难持久:当一方不再能为另一方带来好处或快乐时,这种友爱就容易破裂。而“善的友爱”是基于希望对方好的利他精神,这种精神基于理性认知和自觉,能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持久、稳定的友好关系。因此,“善的友爱”更稳定、更持久、更值得人们去追求。

           ③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就“路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亲人,我会扶吗?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客户,我会扶吗?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扶”。因为扶亲人是亲情使然,扶客户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如果跌倒的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会扶吗?对于这个问题,一些人就纠结了。因为有“扶路人反被讹”的案例在先,人们就会想:扶他不一定会带来好处,反而可能带来麻烦和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毫不犹豫帮扶的人,一定有利他精神在作支撑。在这里,选择“扶”不是期望从陌生人身上得到某种好处,而是基于为他人好的“善的友爱”。只有这种友善成为扶者与被扶者的一种共识,互信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才能得以维系。

           ④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友善引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寻求真挚的道德情感,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利益的同时造福他人与社会。基于“善的友爱”,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家庭背景、文化习惯、成长经历甚至不同语言的人们才能走到一起,共同工作和生活;基于“善的友爱”,人们才不仅“各扫自家门前雪”,而且会“管他人瓦上霜”;基于“善的友爱”,经济社会生活才不只是“有用无用”的考量和利益交换,更是在交往交流中实现互助共赢,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促进他人利益的增加。在社会意识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用“善的友爱”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形成人与人联系的纽带,用“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友善的原因所在。

           ⑤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反映了人们的期望,道出了爱的力量,抑或说“善的友爱”的力量。对这种“善的友爱”,我们应当珍视,更应当践行。

    (选自2014年4月28日《人民日报》,作者:朱佩娴)

    (1) 下面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善的友爱”是建立在“有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爱”基础之上的。 B . 友善是能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持久、稳定的友好关系的一种友爱。 C . 利他精神基于理性认知和自觉,是践行“善的友爱”的先决条件。 D . “善的友爱”能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利益的同时造福他人与社会。
    (2) 下面对本文结构层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3) 下列从文中摘录的句子,不能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 “善的友爱”比“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更值得倡导。 B . “善的友爱”更稳定、更持久、更值得人们去追求。 C . 友善就是“善的友爱”,它传递的是平等、尊重和互助。 D . 对这种“善的友爱”,我们应当珍视,更应当践行。
    (4) 下面对本文有关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友爱”的分类说起,通过阐释三种友爱的不同含义,引出议论的话题。 B . 第③段运用设问以引发读者思考,并在对比中突出论证“‘善的友爱’更稳定、更持久、更值得人们去追求”这一观点。 C . 第④段把友善提高到一种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层面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论述,具有秀强的现实意义。 D . 末段列举典型事例,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期望,引起读者共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阅读古诗文

  • 7.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 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鱼之乐也②天时不如地利也 B . 知我不知鱼之乐②得广厦千万间 C . ①神变则鱼矣②佁然不动,俶尔远 D . ①子意乎鱼,乎鱼②似瞑,意暇甚
    (2) 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 .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 . 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 . 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3) 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 . 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 . 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 . 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4)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②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5)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回答问题。

    ①这首词表现了梅花在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的品质。

    ②这首词虽在咏梅,但意在言外。试作简要分析

  • 8. 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撩开青青苇,站在《诗经》的河畔低唱“蒹葭苍苍,①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② , 道阻且长……”推开一扇门,走进夫子的讲学聆听:“见贤思齐焉,③。”“岁寒,④。”烽火连天,听诗圣嘨吟:“国破山河在,⑤ . 感时花溅泪,⑥。”月色入户,随东坡起舞:“人有悲欢离合,⑦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⑧。”……在文学的河里,流淌着数不尽的风骨与温情。每掬一口,便使生命获得甘露,心灵获得安宁。

  • 9. 阅读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绝招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六十来岁,骨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锐亮,像鹰眼,有点儿冷。

           只要不下雨落雪,“面人雷”会准时出来摆摊。他的行头很简单:一只可收放的小支架,上面挂一个纸板,正中写“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以绝技传家”。再有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 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 满意了给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毀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很快便成形,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暇时,“面人雷”会安静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如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街头卖艺的赤膊汉子,强讨巧要的乞丐……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专门“碰瓷”的骗家,还有避着人做“白粉”生意的……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广场,这么多人流,各类案子总会发生的。负责车站治安的警察,常会秘密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只管抓就是,错不了。”

           他们知道“面人雷”靠这手艺吃饭,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是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

    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一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呼呼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闩被拨开。屋里突然亮起了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很镇静,说:“下排琴,总得让我穿上挂洒、登空子,戴上顶笼,摆丢子冷人哩。”

           “面人雷”说的是“春点”,也就是江湖上的隐语。其中一个年龄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痣,说:“上排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了,你该懂点规矩,今晚得用青于(刀)做了你!”对 方掺杂着说“春点”,气氛也就有些缓和。

           “面人雷”笑了笑,也不绕弯子:“我这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己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过一会儿功夫,误不了你们的事。也不必担心一个年老体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三个人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小镜子捏了起来。

           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他们知道这个老江湖懂规矩,他们也做到仁至义尽。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三寸来高,右手拿着个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上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上。

           夜很深很暗,一行人急速远去。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

           人命关天,公安局很快就找到了“面人雷”的住处。在现场勘查时,只找到了一叠汇款存根和几封家信,还有桌上那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其外,几乎没有什么线索。

           刑侦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来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只形如利刀的小竹片,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拳头从比例上略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掰开那拳头,掌心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其中那个脸上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

           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捕归案。

           “面人雷”追悼会非常隆重,正面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侧面是一幅挽联:

           手中有乾坤 , 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小说》,作者:聂鑫森,有删改)

    (1) 赏析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

    (2) 阅读第二段,用三个短语概括“面人雷”技艺高超之处。

    (3) 概括“面人雷”的形象特征。

    (4) 结合上下文,说说划线的“手中有乾坤”的含义和作用。

    (5) “最后的绝招”作为文章的标题,妙在何处?

四、综合性学习

  • 10.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成就人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班上决定以此为话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闻。

           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凉山某县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大年初六的下午,一位好心 人发现,一名年轻的流浪汉,已经连续三天在西南交大九里堤校区的长椅上过夜,他帮助联系到流浪汉的家人。第二天,刘国华从老家赶来,儿子却再次消失。刘宁称:“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

    (《成都商报》2014年2月11日)

          【材料二】漫画。

    (1) 阅读【材料一】,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 如果在网吧遇到刘宁,你将如何劝导他?请你以刘宁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一张留言条。

    (3) 阅读【材料二】,解说漫画内容。(100字左右)。

五、作文

  • 11. 请以“换个角度看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将题目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③认真书定,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