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94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加下划线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 )
    A . 入为出  体裁衣    车载斗     力而行 B . 元      土崩瓦    庖丁牛     甲归田 C . 靡之音  不有初    风一时     所向披 D . 赘      危如卵    白骨累     硕果
  • 2.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    )
    A . 欢呼雀跃    家雀儿     鹊桥相会    鸠占雀巢 B . 流觞曲水    曲突徙薪   委曲求全    曲肱而枕 C . 劈头盖脸    独辟蹊径   披波斩浪    披荆斩棘 D . 蓓蕾        烘焙       关怀倍至    英雄倍出
  • 3.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 风雨不动如山      安:安稳 B . 抑本其败之迹      本:推究 C . 于是辞相印不      拜:授予官职 D . 左右欲之          兵:用兵器杀人
  • 4.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 图索骤            按:按照 B . 秋毫            察:看清楚 C . 百战不            殆:懈怠 D . 一夫关            当:把守
  • 5.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 公子亲数之        存:保存 B . 诸侯之列          比:并,列 C . 芷阳间行          道:路程 D . 约不偿城        负:依仗
  • 6.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B . 吾尝跂望矣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C . 其间旦暮闻物              然则时而乐耶 D . 吾前                    浩浩如冯虚御风
  • 7.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B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其衰也!           水澹澹,山岛竦峙。 C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死有知,其几何离 D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间也             其闻道也固先
  • 8.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B . 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C . 皆出于此乎                 孰能讥之道 D . 徐公能及君也?              大王来操?

二、名著阅读

  • 9. 下列事件与成岗无关的是(  )
    A . 帮助江姐负责印刷《挺进报》 B . 在监狱中写下“我的自白书 C . 被敌特务使用过测谎器、麻醉剂 D . 与许云峰一起挖秘密通道

三、句子默写

  • 10.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去三十年。
    (2) 鼓瑟希,铿尔,,对曰:“。”
    (3) 唯求则非邦也与?
    (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润物细无声。
    (5)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朝开济老臣心。
    (6) 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7)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百里者,
    (8)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故木受绳则直,
    (9)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四、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1)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下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yǐ。 B . “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C . “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点)。 D . “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各美其美 B . 美得适度 C . 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 . 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3) 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
    A . 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 . 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 . 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 . 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4) 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B . “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 C . 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 D . 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
    (5) 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 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 . 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 . 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D . 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6)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五、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 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 , 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 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 , 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时期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王之氓社稷也              氓:通“泯”,灭,死。 B . 则臣离上而下比周            比:接近,勾结 C . 家务相益                    务:任务,事务 D . 而信下为之也                信:放任,听凭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而齐亡                毁为罚也 B . 此亡本也              必以先王法为比 C . 群臣废法而行私重      上尊而不侵 D . 比周以为也            大臣务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B . 今若以誉进能 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C .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D . 巧匠目意中绳  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
    (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5)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 . 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 . 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D . 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6) 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子美。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

        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B .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C .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D .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深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  诮:讥讽 B . 范文正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  设施:实施 C . 乃以事君  中:中伤 D . 涵肆于六经  涵肆:潜心竭力
    (3) 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去掉后对意思表达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 . 犹可伸地下 B . 文章有名 C . 已而锁厅去 D . 会客皆一时贤俊
    (4)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 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 . 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 . 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 B . 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 C . 苏舜钦因被小人告发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 D . 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
    (6)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

    (7) 本文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条概括杜氏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 14.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认为,固,陋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六、小作文

  • 15.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了庆祝祖国的七十华诞,10月1日那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请你描写其中最令你激动不已的场面,要求描写合理,字数不少于180字。

    ②从下面三幅图画中任选一幅进行描绘。要求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面貌。180字左右。

七、命题作文

  • 16.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800字

    ①在下面三首歌词或歌词节选中任选一首,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部分引用,开头和结尾所引文字不计入800字内),以“歌声响起”为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第一首)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

    (第二首)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

    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我的祖国》)

    (第三首)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和我的祖国》)

    ②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有学者劝诚人们,应拒绝与自然失联、群体失联、与信仰失联……拒绝成为“空心人”;也有诗人劝勉人们,让我们,把心“清空”。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