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90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 1. 图1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南京 B . 上海 C . 厦门 D . 虎门
  • 2.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这一观点的根本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 .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 3. 福州临近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 . 《尼布楚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据此推知,该报道的主题是(  )
    A .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 左宝贵英勇殉国 D . 义和团火烧教堂
  • 5. 近代史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俄国
  • 6. 图2示意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 .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 . 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C .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 . 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 7. 太平天国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体现在(  )
    A . “拜上帝会” 的创立 B .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C . 《资政新篇》的提出 D . 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 8.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 ‘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里评述的“某一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9. 图3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0. 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勒索战争赔款,增开通商口岸 B . 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河航运 C . 以商品输出为主 D .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11. 近代史上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严复 D . 谭嗣同
  • 12. 有人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3.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这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  )
    A . 明显的爱国性质 B . 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 . 明显的迷信色彩 D . 广泛的群众基础
  • 14.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5. 服装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并赋予了新的含义:门襟五粒纽扣表示……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的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 16.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其报道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 安庆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萍浏醴起义
  • 17.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临时大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C .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 D .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18.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 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 B . 辛亥革命不彻底 C .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 19. 图四所示,可以获取信息是(    )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 B . 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C . 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D . 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 20. 如图5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银元发行于公元(    )

    A . 1928年 B . 1929年 C . 1930年 D . 1932年

二、辨析题(13分)

  • 2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上表述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2题15分。笫23题18分。笫24题14分)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时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 据材料二,指出“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
    (3) 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 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2) 材料二图6书中称孙中山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据图7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个事件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两点)
  • 24. 材料论述题。

    1891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维新思想家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

    ——摘自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1) 材料中的“黄海海战失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哪场战争?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