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26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哈尼小姑娘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B . 鲁迅先生还是拜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C . 叶圣陶先生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 , 让我帮他修润。 D . 四川凉山火灾30名救火英雄牺牲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要为他们尽一份绵薄之力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B . 到明年,我省将形成开发、销售、生产、检测、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 C . 华为在2019年1月推出的5G多模终端芯片,凭借多项创新技术,全面开启5G时代。 D . 2019年4月,南沙大桥建成通车,使我市到广州南部的行驶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以军中多务

    若孤

    鲁肃过寻阳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省略了吕蒙就学的过程,更加突出人物的风采。 B . 本文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生动再现三位人物的情态。 C . 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也突出了孙权的善劝。 D . “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当年不学无术的轻视、嘲笑之意。
  •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或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 , 使玉人为之琢之,富而后使其所。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①诸(zhū):相当于“之于”。②子罕:人名。③请死:请求免于死。④里:乡里。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宋人或玉/悠然自 B . 敢献之/温知新 C . 人有其宝/未柳絮因风起 D . 富而后使其所/将何及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3) 结合文段,说说子罕为什么不接受宋人献玉。

三、句子默写

  • 5. 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草树知春不久归,,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4) 《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雄姿的语句是:
    (5) 请把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默写完整。

四、字词书写

  • 6.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āng  qiàn在门框里。

    ②这么dǒu  qiào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出难得遇见几个人。

    ③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的人物了。

    ④从他yǔ  wú  lún  cì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五、语言表达

  • 7. 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不超过20个字的标题。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陈芳、胡喆)  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1月3日,嫦娥四号进入距月面15公里的落月准备轨道,开始实施动力下降,探测器的速度逐步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为零。

    在6到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緩速垂直下降。最终,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一吨多重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韩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

六、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问之趣味

        ①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有人看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我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②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切勿误会,以为我是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钱。而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是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的。

        ③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④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影响学问的趣味。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做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⑤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每天跑一个小时,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诸君啊!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

        ⑥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假如你每天定下一小时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进去。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⑦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⑧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借助外物,不会亏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选文有删改)

    (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趣味主体,是因为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 B . 作者认为,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 C . 文章最后一句形象地告诉我们,要体味学问的趣味,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 D . 作者建议,要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即可。
    (2) 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要忙的是自己的趣味,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B . 劳作、游戏、艺术、学问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最合于趣味主义条件。 C .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和“有所为而为”两者的结合。 D . 就算嗜好不同,只要朋友与我都有研究精神,便会把彼此的趣味摩擦出来。
    (3)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怎么做才能尝到学问的趣味。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启蒙老师

    贾平凹

        ①5岁那年,娘牵着我去报名,学校不收,我就抱住教室的桌子腿哭,老师都围着我笑,最后就收下了,但不是正式学生,是一年级“见习生”。娘当时要我给老师磕头,我跪下就磕了,头还在地上磕出了响声。

        ②那个女老师倒把我抱起来,我以为她要揪我的耳朵了,那胖胖的、有着肉窝儿的手一捏,却将我的鼻涕捏去了。

        ③“学生了,还流鼻涕!”大家都笑了,我觉得很丢人,从此就再不敢把鼻涕流下来。因为没有手巾,口袋里常装着杨树叶子,每次进校前就擦得干干净净的了。

        ④老师长得很白,讲课的声音十分好听,每每念着课文,就像唱歌一样。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她这么好听的声音,开头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听懂她讲的是什么,每一堂课却被她的声音陶醉着。所以,每当她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一句话也答不出,她就说:“你真是个见习生!”见习生的事原先同学们都不知道,她一说,大家都开始小瞧我了,以后干什么事,他们就朝我伸小拇指头,还要在上边呸呸几口,再说一句:“哼,你能干什么,你真是个见习生!”我们为此打过几次架。

        ⑤娘后来狠狠地揍了我一次,罚我一顿不准吃饭。老师知道了,寻到我家,向我和娘做了检讨,说是她的不对,问我是不是听不懂课。我说:“我光听了你的声,你的声好听!”她脸红红的,就笑了。从此,我就下了决心,一定不落人后,老师对我格外好起来,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但一下课,就来辅导我,惹得同学们都眼红起来。

        ⑥一年级学完后,老师对我说:“你年纪小,不让你升级。”我当即就吓哭了。老师却将我抱起来,说她是哄我,宣布我再也不是见习生了。我一高兴,就叫她“姨姨”,叫完就后悔了。她却并没有恼我,还拧了我的嘴一下,她笑了。我也笑了

        ⑦我那时最爱语文,尤其爱造句,每造一句都要写得很长,作业本就用得费。后来,就常常跑黄坡下的坟地,捡那死人后挂的白纸条,回来订成细长的本子;一到清明,就可以一天之内订成十多个本子呢。但是,句子造得长,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或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说我脑子灵活,每一次作业都批“优秀”,但却将错别字一一挑出。让我连做三遍。学写大字也是我最喜欢的课,但我没有毛笔,就曾偷偷剪过伯父的羊皮褥子上的毛做笔,老师知道后,就送了我一支。我很感谢,越发爱起写大字,别人写一张,我总是写两张三张。老师就将我的大字贴在教室的墙上,后来又在寺庙的高年级教室展览过。她还领着我去让高年级学生参观。高年级的讲台桌很高,我一走近,就没了影儿,她把我抱起来,站在那椅子上。那支毛笔,后来一直用到没毛了,我还舍不得丢掉。

        ⑧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的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娘要给父亲去信,总是拿着几颗鸡蛋来求老师代写,教师硬是不收鸡蛋,信写得老长。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她说:“你现在能造句了,你怎么不学着给你父亲写信呢?”我说我不会格式,她说:“你家里有什么事情,你就写什么,不要考虑格式!”我真的就写起来,因为家里的事我都知道,都想说给父亲听,比如奶奶的病好转了,夜里不咳嗽了。娘的身体很好,只是唠叨天凉了,父亲的棉衣穿上没有。还有我学习很好,考试算术得了100分,语文得了98分,是一个字又写错了。信花了3天才写好,老师又替我改了好多错字,说:“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我从那时起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影响很大。

        ⑨这一年,我们上完了二年级。寒假里,同学们都去挖药、砍柴卖钱,商量春节给老师买些年画拜年。到了腊月三十中午,我们就集合起来,拿着一卷子年画,还有一串鞭炮去找老师,但是,老师却不在。问校长,原来她调走了。校长拿出一包水果糖来,说是我们的老师临走时,很想到各家去看看我们,但时间来不及了,就买了这些糖,让开学后发给我们每人一颗。我们就都哭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我的那位老师,在寺庙里读了4年书,后来又到离家15里外的中学读了3年,就彻底毕业了,但我的启蒙老师一直没有下落。如今,老师还在世没有,我仍不知道,每每想起来,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

    (选自《自在独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版,有删改)

    (1) 本文写了老师在“我”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众多事件,请列举其中两件,说说它们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2) 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却并没有恼我,还了我的嘴一下,她笑了,我也笑了。

    ②每一次作业都批“优秀”,但却将错别字一一挑出,让我连做三遍。

    (3)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我”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每每想起来,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的理解。

七、命题作文

  • 10. 请以“温暖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八、名著阅读

  • 1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不巧的是,这时月亮也落了,我们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只有等天亮再想办法了。这样一来,我们能否得救,就全凭操纵这条船的那些神秘舵手的兴致了,如果他们想潜入海底,那我们便一命呜呼了!只要他们不往水下潜去,我们就有办法和里边的人取得联系。因为,如果他们自己无法制造空气,就必须时不时地浮出水面,以补充他们所必需的氧气。所以,就必须有个通气孔使船只内部和外面的大气连接起来。

        至于盼望法拉格特舰长前来救援的想法,必须彻底放弃。我们被带往西边,时速不算快,估计每小时有十二海里。螺旋桨极有规律地拍击着海水,不时地露出水面,把粼光闪烁的水花溅得高高的。

        将近凌晨四点,船的速度在加快。海浪迎面扑来,像鞭子似的抽在身上,打得我们晕头转向。幸好,内德摸着了一个固定在钢板船脊上部的系缆环,我们便紧紧地抓牢了它。

        长夜终于过去。我记忆零乱,无法将这一夜的情况完全地记述下来。我只记住了一个情节:当海上风平浪静时,我曾数次听到模模糊糊的声音,仿佛来自远方又转瞬即逝,却又悦耳动听。世人一直寻求答案而至今仍一无所知的这种海底航行的秘密,究竟是个什么秘密呢?生活在这条怪艇里的都是些什么生物呀?又是什么样的机械使这只艇航行得如此神速呢?

        天亮了。晨雾笼罩着大海,但很快就消散了。当我们正要研究像个平台似的船顶部的船壳时,我突然觉得它在渐渐地往下沉去。

    【乙】

        这个采珠人并没发现我们。他的视线被岩石的阴影遮挡住了。再说,这个可怜的采珠人又怎么会想到我们这些同他一样的人类,会在一边躲着,窥视他采珠,一点细节都不放过呢!

        他多次这么潜下去又浮上来。每次捞着的珠母顶多十来个,因为珠母都牢牢地吸附在礁石上,把它们从那上面利落,非常费事。可他冒着生命危险捞上来的牡蛎,究竟有多少是里面长着珍珠的呢!

        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采珠人的动作有板有眼。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出现什么险情。我渐渐地已经熟悉了这套采珠情景。可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看到那个印度人或黑人,刚一跪倒,立刻像是受到什么惊吓似的,慌急慌忙地站立起来,往水面猛蹿。

        我知道他因何如此恐惧了。一个巨大的阴影在那不幸的采珠人的上方。这是一条个头很大的鲨鱼,它斜向冲了过来,虎视眈眈,目露凶光,血盆大口张开着!我吓得呆立不动,发不出声来。凶猛的鲨鱼晃动一下有力的尾鳍,径直向那印度人扑去;那印度人往旁边一闪,没让鯊鱼咬着,但没能躲过鲨鱼尾巴;他被鯊鱼尾巴当胸扫了个正着,倒在地上。

        这个场面也就持续了几秒钟,鲨鱼游回来,翻了个身。准备把那印度人咬成两段。说时迟那时快,我觉得蹲在我身边的他噌地站起来,拿着匕首径直朝大鲨鱼冲去,和鲨鱼进行肉搏。

        大鲨鱼正要咬不幸的采珠人时,发现这个新对手,于是又翻身过去,迅速朝对手扑去。他俯下身去,以令人赞叹的沉着和冷静,等着那可怕的鲨鱼;鲨鱼扑过来,船长灵巧地一闪,躲过冲击,却把匕首插进鲨鱼肚子。鲨鱼吼了起来!血从它的伤口突突往外冒,海水颜色渐渐变红。他紧紧抓住鲨鱼的一个鰭,接着一刀一刀往它肚子上戳,但一直没能给它致命一击。鲨鱼挣扎着,怒气冲冲地搅动着海水,搅起来的漩涡差点儿把我冲到。

        我真想过去助他一臂之力,可是我像被恐惧钉在了那里一样,一步也迈不动。

    (1) 文段【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我们”掉落到海水里?文段【乙】中,船长与鲨鱼搏斗的结局如何?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文段【乙】中提到的这艘怪船的主人是谁?请你结合选段相关情节概括这一人物形象。
    (3) 《海底两万里》与西游记都是充满想象的作品,请结合文段(A)的内容,说说两部作品的想象有什么不同之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