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77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隋文帝灭掉(    )朝,中国重归统一。

    A . B . C . D .
  • 2. 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    )

    A . 留学生 B . 遣唐使 C . 节度使 D . 遣隋使
  • 3. 小明想写一篇以《唐朝的社会风气》为主题的小论文,他可以通过下列哪些词语查找资料(    )

    ①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②风气开放,充满活力      ③兼容并蓄,尚武精神盛行       ④闭关保守,封闭落后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4.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2016年和2017年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两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朝诗人中,诗风淳朴厚重,被誉为“诗圣”的是(    )

    A . 杜甫 B . 李白 C . 白居易 D . 王维
  • 5. 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 . 东北地区 B . 江南地区 C . 黄河流域 D . 长江流域
  • 6.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赵匡胤 D . 李世民
  • 7. 如果想了解契丹族的历史,可以阅读下列哪一书籍(    )

    A . B . C . D .
  • 8. 《天龙八部》通过对宋、辽、大理、西夏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中所述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 国家分裂的时代 C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9.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 . 转运使 B . 通判 C . 知州 D . 宰相
  • 10. 岳飞抗金的故事发生在(    )

    A . 北宋初期 B . 北宋末期 C . 南宋初期 D . 南宋末期
  • 11. 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A . 开封 B . 景德镇 C . 广州 D . 洛阳
  • 12. 现在刷卡消费已经称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 . 四川 B . 临安 C . 开封 D . 广州
  • 13. 元世祖忽必烈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 . 太尉 B . 枢密院 C . 御史台 D . 禁军
  • 14. 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 . 前秦 B . 北魏 C . D .

二、综合题

  • 15.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诗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材料三: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四:有学者曾对我国历史上的某政治制度评论道:“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古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又有什么新发展?

    (2) 依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唐太宗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促使唐朝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3) 材料三中的“做人莫做军”与宋代哪一政策有关?宋代的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4) 材料四中的“某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哪一朝代开始实行?这一制度对后世行政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 16. 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的哪一史实能体现唐朝的这一政策?

    (2) 材料二中的吐蕃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对这一地区进行管辖?

    (3) 材料三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两种形式?请举出两个“这样一群人”的相关史实。

    (4) 写出材料四中“专门机构”的名称。

    (5) 结合材料三,四,你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 1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前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大部分水田绝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三万石(从外国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分给这些地区的农民进行播种。

    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材料四: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请回答:

    (1) 图一中,大运河以哪一地点为中心?请写出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 材料二中的“优良水稻品种”指的是什么?这一“优良水稻品种”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3) 材料三中的“粮仓”指的是哪一地区?

    (4) 材料四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5) 从古代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