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89 类型:开学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í)        (quán)曲       归(shěng)     浑身(xiè)数 B . (chuàng)    (pán)跚        (xī)取        众目(kuí)睽 C . (jí)        啜(qì)         (zhù)立       断壁残(yuán) D . (kǎi)       (kuāng)骗      挑(xìn)       (kè)尽职守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蜿蜒    胆怯    习以为常    家徒四壁 B . 皲裂    呻吟    黯然失色    孤苦伶仃 C . 叱咄    漂碧    浑浑噩噩    粗制烂造 D . 轩邈    解剖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 , 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B . 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 , 杜绝马后炮。 C . 心运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D . 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
  • 4. 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

    ③犹如春晚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吴之中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②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惠子相梁 , 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 , 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惠子相梁》)

    【注】①梁:国名。②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实。④醴(lǐ):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1) 解释下面划线字意思。

    ①惟吾德

    ②无案牍之

    谓惠子

    ④搜于

    (2) 朗读停顿请用“/”标一处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3) 下列各组划线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 . 南海        飞北海 B . 非练实不      一或进粟一石 C . 无丝竹乱耳    庄子往见 D . 有仙则        其为鹓雏
    (4) 翻译下面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5) 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中两位作者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

三、句子默写

  • 6. 默写填空。
    (1)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诗经·关雎》)
    (2)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4)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王勃豁达的情趣和旷达胸怀的诗句是:
    (5) 《在水一方》中有这样一句吟唱:“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这是化用的《诗经·蒹葭》中的

四、名著阅读

  • 7. 名著导读。
    (1) 文学常识我知道:《》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2) 作品内容我了解:请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内容,写出作品名称。

    记叙儿时要去看难逢的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他背书……

    记述了小时候的保姆,保姆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

    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3)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我读过:请根据下面的人物描写片段,写出人物名字。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这是一个高达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她生得黄胖而矮,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五、综合性学习

  •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中国网新闻1月25日讯(记者  张艳玲)记者从中央电视台获悉,万众瞩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

    (1) 根据上面的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
    (2) 为配合本次活动,老师要求你在黑板上写上一句标语,要主题鲜明、有文采(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简洁。你准备写什么内容?
    (3) 如果你们班也要举办一次“诗词诵读大会”,请你为这次大会设计几个环节(不得少于3个)
  • 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关于“微波炉烹调食品”的主题阅读

    【网络传闻】

        近来微博网友“美丽在线”发了一条“保健信息”:吃微波食品会致癌。这引发了各地网友的热议。

        ①“我心飞扬”: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事实上,我们的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却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有研究表明,加热不当的微波食品,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②“依然”:支持少用微波炉,我也相信微波炉是会破坏食物的,比如烤过的面包硬得像石头,而且还焦的,确实已变质了,这说明微波食品产生了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

    ③“闻者”:微波炉加热的食物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食物的营养成分会严重流失;另外在加热过程中要远离微波炉,那些辐射出来的微波是不安全的,7米以内最危险。

        ④“无言的结局”: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有人在器皿上不加盖,有人用劣质的塑料袋装上食物直接放进微波炉内。

        ⑤“消毒の酒精棉”:某人好像不咋干家务吧。烤馒头的方法不对,咋还怨机器呢?个人觉得,不管用什么工具,方法最重要。

    【专家看法】

        ①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副教授: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它并不直接产生致癌物。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120℃,就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比如煎炸烤制各种面食、薯条、咖啡豆等食品;超过200℃,则可能产生致癌物,比如煎炸烹调鱼肉等;超过300℃,则会大量产生致癌物,比如烹调肉类食品不当发生焦糊时。所以,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

        ②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物理学女教授戴尔:微波炉主要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只要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并且水分没有蒸干,食物温度就会低于100℃,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③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张铁雁:家用微波炉微波的频率是2450兆赫,这种微波不能透入人体伤害内部的器官和组织,只能使皮肤和体表组织发热,只要不是持续长时间地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构成危害。世界上微波炉普及率最高的美国,90%以上的家庭都在使用微波炉,全世界微波炉的年销售量已达近3800万台,可是还没有一例因微波炉使用引起微波辐射对人体伤害的报道。当然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

    ④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家:经检测分析,卷心菜经微波炉烹饪,维生素C的损耗率为4.76%,而传统烹饪方法导致的损耗率为19.04%。另外,微波炉烹饪后,食品中矿物质、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饪方法高得多。如用微波炉烹饪蹄膀,八种必需氨基酸为微波加热前的98.6%.所以,微波烹饪不会使食物的营养流失。

    (1) 指出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早餐的时候,人们更寻求速度和便捷,直接把袋装奶放进微波炉加热。

    (2) 李阿姨有两组食物,第一组是粥、饭;第二组是鱼干、肉干。你认为哪组食物更适合使用微波加热?理由是什么?
    (3) 王大爷七十多岁了,孤身一人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孩子给他买了个微波炉。请你结合上面提供的材料,给王大爷提出两条使用建议(不必说明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快乐的蒲公英

        ①那天阳光明媚。路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开着黄灿灿的花朵,给我沉重的心情带来一丝安慰。在进入村子的前20多公里是不通车的,只能步行,路越走越难,先前那蒲公英带来的安慰也如同杯水车薪,失去了功效。

        ②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大庙屯做小学教师后,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先去考察一下。这可是关系到我一辈子前途的大事,于是,便有了此次的出行。

        ③总算走到村子了,眼里看到的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鼻子闻到的都是火烧粪便的味道,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算是给这个死寂的世界敲敲门提个醒儿:我们还活着。

        ④这一派萧条荒凉的景象让我顿时傻了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哪怕动用所有关系,也要远离这个苦海。

        ⑤我向一个小姑娘询问学校的位置,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放下手里的猪食桶,在袜子上抹了抹手,说她领我去,这是个大概有十来岁的孩子吧,扎着两个活泼的小辫子,脏兮兮的小脸上缀满了灿烂的微笑,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好奇。她欢快地走在我的前边,热情地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嗫嚅着说:“哦,没啥事,我就想到处走走看看。”“哦……”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间显得有些失望。

        ⑥到学校了,与其说那是学校,不如干脆说就是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和一个稍微大一点可以勉强当操场的院子。一根旗杆和一面有些破旧的国旗证明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⑦教室里,黑板干干净净,座椅整整齐齐,窗户纤尘不染。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我问她怎么没人上课呢?“没有老师啊,大概有两个月了。老师们一个个的来了又走了。大人们说,没人愿意来我们这里当老师。”小姑娘说。

        ⑧“那这里怎么会这么干净呢?”“我和我那几个好友说好了的,每天都要有一个人来这里打扫卫生,我们要把这里打扫的干干净净,这样老师来了,就不会嫌弃这里脏,就会留下来了。”

        ⑨孩子的话,好似在我心里头猛地扎了一针。

        ⑩“好几次,几个淘小子在黑板上乱写乱画,我们和他们吵了很久呢,最后,到底是我们赢了。现在他们也经常来帮我们呢。”她一脸骄傲地说着,“正好今天轮到我了,您先坐着歇会儿,我要开始打扫卫生了。”

        ⑪我看她拿着一块抹布,开始忙碌起来,那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光芒……

        ⑫从学校回来,小姑娘在路边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朵蒲公英送给我,她说:“吹蒲公英的时候,先许一个愿,然后一口气吹下去,要把蒲公英吹得一丝不剩,愿望就会实现的。”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您吹啊,快,赶紧许个愿。”她催促着我。

        ⑬我闭上眼睛,心里默念了很久,然后真的就很认真地一口气吹过去,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小姑娘灿烂地笑着,好像每个人许下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一样。

        ⑭她微笑着问我:“您许下的是什么愿望呢?”我微笑地反问她:“你呢?”她说她的愿望是来一位好老师,她想回学校上课。

        ⑮她不知道我许下的愿望是什么,其实,我许下的愿望和她有关,和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关。我的愿望是希望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像她一样快乐。我决定留下来,因为我喜欢这里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荒废之地,但依然可以很快乐。

        ⑯“你还没告诉我你的愿望呢?”小姑娘刨根问底儿。

        ⑰“我的愿望就是……”我故意卖着关子,“你能实现你的愿望。”

        ⑱小姑娘把我送得很远,一直到我坐上通往县城的客车。我向她挥手,大声地向她喊道:“明天,学校见,不见不散。”

        ⑲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

    (作者:朱成玉  文章有删改)

    (1) 文章以“快乐的蒲公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划线词语。

    嗫嚅着说:“哦,没啥事,我就想到处走走看看。”

    ②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句。

    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

    (3)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⑨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⒆段画线句“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的理解。
    (5) 文章在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七、命题作文

  • 11. 以下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一)我心中有一支快乐的歌

    (二)父母之间、儿女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理不清的感情,期待你来说说彼此之间的故事。

    请以“                         之间”为题作文。

    要求:不得出现真实班级、人名等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