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94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下面这些电视剧照片生动形象的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史实的有哪些(   )

                              

    ①                         ②                                    ③                                ④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3.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八一三事变②柳条湖事件③西安事变④卢沟桥事变⑤南京大屠杀

    A . ②③④①⑤ B . ②①④③⑤ C . ③②④①⑤ D . ③①②⑤④
  • 4. 张学良(1901一-2001)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重庆谈判
  • 5.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 . 逼蒋抗日 B . 联蒋抗日 C . 反蒋抗日 D . 杀蒋抗日
  • 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的标志(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 七七事变
  • 7. 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一场具有爱国主义的兵变②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③④
  • 8. 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A . 感化蒋介石 B . 帮助张学良和杨虎城解围 C . 抵抗亲日派势力 D . 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
  • 9. 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政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

    A .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剧 B . 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 . 国民党政权内部急剧分化 D .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 10. 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七十二周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应对时局的方案很多,如果你是中共方面负责处理事变的当事人,你的正确选择应是(   )

    A . 处死蒋介石,推翻国民党统治 B . 关押蒋介石,牵制南京国民政府 C . 逼蒋下野,改组南京国民政府 D . 和平解决,联合抗日
  • 11. 从西安事变的发生 时间看,西安事变又可称为(   )

    A . 双十二事变 B . 双十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双五事变
  • 12. 下图是沈阳的城市纪念建筑之一,该建筑是为了警示国人勿忘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的(   )

    A . 四一二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 13.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 . 九一八事变 D . 西安事变
  • 14. 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开始于(   )

    A . 1931年 B . 1932年 C . 1935年 D . 1937年
  • 15.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它坐落在(   )

    A . 北京 B . 南京 C . 沈阳 D . 上海
  • 16. 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 . 局部抗战阶段 B . 全面抗战阶段 C . 局部反攻阶段 D . 全面反攻阶段
  • 17. 领导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领有(  )

    ①张学良②杨虎城③李宗仁④周恩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8. 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

    A . 抓住了共产党的老对头蒋介石 B . 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 . 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D . 避免了新的内战
  • 19.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于国人之处置。”这是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义中的一句话。此话表明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发动“兵谏”是为了(  )

    A . 炫耀自己的实力 B . 想要篡夺国民党领导权 C . 逼迫蒋介石抗日 D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0.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得到和平解决。下列适合做小说书名的是(  )

    A . 《鸦片战争的烽烟》 B . 《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C .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D .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二、非选择题

  • 21.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及中国共产党对解决西安事变的态度是什么?

    (2) 从目的、结果、影响三个方面谈谈你对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评价。

  • 22.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则消息,请回答:

    (1) 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 此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1) 材料一中蒋介石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
    (3) 与材料二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材料二: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 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几十万军队奉谁的命令让出沈阳城?此人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
    (2) 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 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 25. 改错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虎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亡。

     改为

    国民党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起了主要作用。

     改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