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省靖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008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 沃尔沃汽车工厂是中国、比利时、瑞典三方经济技术合作的典范,在“中国投资”和“欧洲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利共赢的桥梁。 B . 《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C . 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 D .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发生后,所有的地铁站都加强了警戒,大批携带武器荷枪实弹的警察牵着警犬守在地铁入口处。 B .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去世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 C . 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去年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D .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二、其他

  • 3.

    请根据注音将汉字依次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作为扬州第一张精心打造的综合性音乐大碟,《玉箫声处·扬州慢》既是面向世界展示扬州文化艺术mèi力的一张名片,也是扬州优秀文化xīn火相传的精品之作。专辑用当代语言演yì扬州民歌,róng入国际化流行音乐元素,以音乐的方式介绍扬州、推广扬州,进而让人们向往扬州、爱上扬州。


三、默写

  •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操千曲而知音,

    ②为川者决之使导,

    , 猛浪若奔。

    ④这正如地上的路; ,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⑤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早晚景色变化无穷的句子是:

    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这和《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法一致。

四、名著导读

  • 5. 名著阅读。

    (1)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B .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有趣经历,想像奇异,讽刺尖锐而深刻。 C . 格列佛帮助小人国将不来夫斯古的军舰全部击沉在海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D . 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大人国里遭到一种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
    (2) 回忆选文《宫廷游戏》和《语言的妙用》,回答问题:

    ①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

    ②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

  • 6.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试解释下面两句

    A:“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B:“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了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只比北京早10天。”(《大自然的语言》)

    (2) 【搜集资料】“云是天气的招牌”,请你写出不少于2个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3) 【应对气候】小华看了气候变暖的报道,忧虑地说:“这样下去可不得了,但我们普通群众也无能为力啊!”其实,作为普通群众,同样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你准备怎样劝说小华呢?

  • 7. 作文:

          外面有一片天,那里阳光明媚;外面有一片天,那里自由飞翔。只有走出去,才知道自己井口之外的天有多大;只有走出去,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反思、借鉴、吸纳。请以“走出去就有一片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六、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 《月夜》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

    (2)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问题。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徙徐州         

    ②轼武卫营         

    使官吏分堵以守         

    全其城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廷从

    A . 吾欲辱之    (《晏子使楚》) B . 爱 (《爱莲说》) C . 是吾剑所从坠  (《刻舟求剑》) D . 市 (《郑人买履》)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各划一处朗读停顿。

    ①泛 于 梁 山 泊

    ②太 守 犹 不 避 涂 潦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5) 你从本文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八、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谢宛霏的《薯片的生意经》一文,完成问题。

          ①关于薯片,你可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吃下第一片后,就会一口气把它们全吃光。不要奇怪,实际上为了让消费者吃下更多的薯片,从研发、制造到营销,食品公司可是花了“狠心思”。

          ②对于吃薯片停不下来的原因,德国纽伦堡大学的一项脑成像研究给出了答案——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为“享乐性贪食”:不为饥饿,而是为了获得愉悦感而进行过度摄食。

          ③之所以愉悦,是因为食用薯片后,大脑奖赏系统的关键结构伏隔核被强烈激活,并发出一种奖赏信号,诱导享乐性进食发生。另一方面,原本能够根据食物摄入量调节进食欲望的中枢饱腹感回路变得不再敏感,导致摄入的热量超过实际的能量需求。于是,当你吃下第一片后,就会一口气把所有薯片吃光。

          ④食品业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知道该怎么做时,请加糖。再没有比糖更让人上瘾的配料了。实验老鼠有两个选择:含糖饲料、含可卡因饲料。94%的老鼠选择了糖,而不是可卡因,即便是那些可卡因成瘾的老鼠,也很快投向了糖的怀抱。

          ⑤糖还有帮手——脂肪和盐,盐负责刺激你的味蕾,脂肪让人感到满足和愉悦。它们会刺激你的大脑,生成内啡肽——一种快乐荷尔蒙,让人倍感愉悦。

          ⑥食品公司会建立庞大的科研团队,帮助公司创造一个个最能激发消费者进食欲望的食物配方。乐事薯片的生产商菲多利公司在达拉斯有一个强大的研发中心,500名化学家、心理学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每年要花费3000万美元开发完善产品的口感、香味和松脆度,他们还有一个4万美元的咀嚼器,用来测试薯片的最佳崩裂点。

          ⑦消费者对薯片有诸多担心:让人发胖、对身体不好、油脂量高、吃不完难保存、对孩子有害。市场心理学的先驱欧内斯特•迪希特曾经为薯片生产商菲多利公司撰写了一份报告,应对消费者对薯片又爱又怕的心理。他的建议是用烘焙代替油炸,听上去更健康,但是真的如此吗?烘焙薯片确实非油炸,但是并非没有用到油!我们看一下配料表就会清楚地看到“氢化植物油和精炼植物油”。而其中的氢化植物油就含有通常所说的对人体心脑血管有不利影响的反式脂肪酸,过多食用反式脂肪酸将增加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几率。

          ⑧十多年来,食品行业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生产出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然后,又花大把的金钱和精力把它们推销出去。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影响已经无法挽回。

                                                                                                                                                             (选自《读者》有删改)

    (1) 文章以我们吃薯片所产生的切身体会开头,有何作用?

    (2) 请根据②③两段内容简要分析“吃薯片停不下来”的原因。

    (3) 按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文章第⑦段末尾“过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有同学这样分析第⑥段的说明方法:此段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具体说明乐事薯片的生产商菲多利公司在达拉斯的研发中心规模很大。你认为他的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 11. 阅读《文明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一文,完成问题。

          ①近日,几条社会新闻划出U型转弯:女司机被逼停遭暴打,行车记录仪却显示,两车早有并线、别车的几度斗气交锋;导游对没有消费的游客破口大骂,却有人指出这本来就是只要一元钱的旅游消费团;武侯祠石碑遭人刻字,网友人肉出的电话,却让同名者无辜“躺枪”、不堪其扰。

          ②面对这样复杂的现实舆论环境,大家都有基本的文明观,对错的边界不会模糊,一些根本性的判断不会出错:不管有理没理,打人不仅是文明问题,更是法律问题;不管多么难,做好服务都是导游的本分,骂人有悖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而从埃及的卢克索神庙到故宫的大水缸,“到此一游”的方块字确实是文明的污点。有了这样的共识、守住这样的底线,文明才算是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

          ③不过,现实也绝不是非黑即白的文明判断题。暴打司机的视频足以激发很多人的义愤,但看了双方此前你争我抢的斗气,不少人也转变看法表示无法同情女司机。骂人的导游确实让人全无好感,但“一元团”的背景,也让人感叹游客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刻字激发文明耻感,但人肉搜索、电话骚扰却也走到了另一个不文明的极端。新闻本身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只是看到结尾就匆忙下结论、做断语,难免会失之偏颇,进而产生道德迷失。

          ④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艺术领域曾出现“道德焦虑派”,以影像探讨人可能面临的道德悖论。上面这几起事件,就颇有道德悖论的意味,却也足以激发更多关于文明的思考。从支持一方,到诘问双方;从看到结果,到关注原因;从草率行动,到反思后果……这样的递进一层,或许也正是文明更进一步的开始。

          ⑤部分舆论的反转带来这样的启示:我们在追寻社会文明时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

          ⑥如果不幸成为当事人,可以更多反躬自省,掐断不断恶化的因果链条。有人曾提出“踢猫效应”:父亲被老板批评,回家骂孩子;孩子心里窝火,去踹路边的猫;猫逃到街上,司机避让时撞伤了路过的老板。放在“女司机被打事件”中,如果双方都能冷静下来,换位思考,或许就能打破“坏情绪传导闭环”,让事情向着不同方向演变了。

          ⑦而对于更多围观议论的人,或许也可以多看一面、深想一点。不管你是开车还是走路,是游客还是导游,不用急着站队,更不用忙着挥舞“道德棒”、当起“键盘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文化中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念,也正是从自我审视开始的。有了同理心,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他人的处境、分析事件的背景、思考道德的要求,也才能在现实语境中理解一种生活化的德行、一种可感可触的文明。

          ⑧“惟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才让人越沉思而越敬畏”,这是康德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其中所谓“沉思”,绝不仅仅是重视,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审视与反省。惟有如此,才能让道德成为责任、文明成为习惯,才能让我们处身其中的社会真正走向和谐。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文明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如从文章中找一句话作为中心论点,应该是哪一句?

    (2) 第⑥段中谈及的“踢猫效应”的故事,有哪些作用?

    (3) 下面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用来作为本文的理论论据?为什么?

    A.夫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清·李惺

    B.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板桥

  • 12. 阅读安宁的《轻放》,完成问题。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 , 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 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2)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请结合上下文谈谈第②、③段中加横线的“光明使者”的含义。

    ②文章第⑤段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说说第⑪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孔乙己》)

    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文中父亲却劝“我”不要催促,《孔乙己》的掌柜也没有催着讨要孔乙己的欠债。两人做法,看似相同,实则迥异。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和“掌柜”的做法有何不同。

试题篮